2024年1月17日发(作者:)

成年人的自由,从拒绝无效社交开始

我们这一生大概会认识27000人,可是这些人中,除了家人之外,又有多少人能让你毫无保留的说真心话,能让你在最需要的时候无条件的去信任呢?

实验选取了几个普通人,拍摄前统计备份了他们的手机通讯录。然后让他们猜测,他们的通讯录中大概有多少人?“一两百吧”“三百”“很多”,这是他们的答案。可是当通讯里的人密密麻麻的投影到背后的墙上时他们才知道,原来他们的通讯录里有1000多人。

无一例外,他们都很惊奇,怎么会有这么多的人?

接下来拍摄者请他们开始删除,删除那些自己不会主动联系的人,删除那些应酬、工作上的人。仅此两翻,一两千就变成了二三十。那剩下来的人里,除了家人,能说真心话、保守秘密、没有勾心斗角的有几个?一番踌躇下来,他们回答:只有2个真心朋友,而且基本已经有半年一年没联系了。就连鼓起勇气拨出去的电话,都可能被对方直接挂断了......

想想,这不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吗?老板、客户的电话一定会立刻客气的接起。微信中置顶的不是爱人,而是工作群。越是不熟的人,电话接的越快。我们好像把一天中大半的时间都花在应付这些有着工作、利益联系的人身上,可大家心里都清楚:

他们能和你称兄道弟,也能突然在背后捅你一刀,大多数都是以利益为纽带的虚情假意,表面上客气亲密,可谁也不会傻乎乎的把这种感情当真。

而那些真正可以信任、真心相待的朋友呢?视频里的男人满脸沉思的说:“我们两年没联系了”“我们半年没见了”......

有时你会发现当你遇到的人越来越多时,真心的朋友就越来越少。

因为我们总要把有限的时间分到更多的人身上,你总觉得那个真心的朋友即使少点联系也不会走丢,即使不见面也仍是会很亲密。

可到最后发现,感情其实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维系的,少了联系的你们关系已经越来越远,甚至对方早已把你踢出了自己的生活,你们再也回不到以前了。

日常生活里,我们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评论”了,为了能合群,我们牺牲太多了。

为了能合群,就按照别人的逻辑来思考说话做事,说别人爱听的话,哪怕自己根本不认同。

为了能合群,火速相亲结婚,即使对方根本没那么爱,因为不愿做对抗着大众规则而被议论的人。

为了能合群,开始“放弃”自己,不敢努力,不敢优秀,因为人浮与众,众必毁之。

为了能合群,把自己的事情靠后,优先选择集体活动或者先帮别人做事。

为了能合群,喝下了好多酒,参加了很多无意义的聚会,逼着自己装出笑脸说出恭维话......

一直以来,我们好像都被灌输着一种潜规则,那就是:“情商比智商重要,你一定要合群,这样你才不会过得那么辛苦。”可是后来我发现,可能逼着自己合群才是最辛苦的一件事吧?

有时候,你历经百般内心斗争终于合群了,可好像也没得到想要的那些愉悦感,而最可怕的是,那个时候你把自己也给弄丢了。其实你还会发现,人到了一定的层次,其实都会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减法。更在乎

的其实不是量,而是质。

从前觉得,应酬是一种成功,现在觉得,总是应酬的人,都是失败的人。认识的人很多,可最后真正留下来的人,都是在某一点“很像”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是有和你“相像”的人,拥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相似的想法。或者虽有不同但都愿意包容对方,接受对方。就像真正的朋友不需要你费尽心机的去维系一样,适合你的圈子,融入其实是一个主动的、开心的过程。

而那些根本和你三观不同、价值观不同、不属于同一个圈子的群体,你要尊重他们的存在,但融入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俄罗斯方块告诉我们,如果你合群,就会消失。

每个人都有必要去合群,但不是要去合所有的群。把讨好别人的时间花在自己身上,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选择性更多。把“表面社交”的时间花在和那些真正志趣相投的好友交流上,谈天说地,共同进步。

这或许才是成年人真正的自由。

体制内新人:别学“瑞幸咖啡”,倒贴没有未来!

靠大把烧钱占领市场的瑞幸咖啡

4月,风口浪尖的瑞幸咖啡正式入驻我所在的城市。短短2个月,就在全城开了十几家店,店里人声鼎沸,生意好到爆。满城更是处处可见一只只印有鹿角的小蓝杯。要说味道嘛,也就一般般,没什么特别让人留恋的点。那么为何刚来就能风靡全城,迅速征服一大波人?

说到底,还是钱闹的。这家以疯狂烧钱模式著称的连锁咖啡店,其咖啡便宜到令人发指:首杯免费,另外

还疯狂发券,隔一阵子就往用户的APP账户里塞大把的券。以1.8折券为例,原价27元的咖啡,只用4.8元就能买到,相比隔壁星巴克一杯就要动辄30元以上,瑞幸咖啡四舍五入等于不要钱,也难怪大伙会蜂拥而上了。众所周知,咖啡店的成本可不光有咖啡豆,还有前期装修和机器、店租、人工等等。咖啡卖这么便宜,他家不赚钱吗?

答对了,人家还真不赚钱。人家的钱是用来烧的,试图用大量的资本补贴来培养用户黏性。其招股书里的官方数据也非常感人:2018年公司净收入8.4亿元,净亏损16.2亿元;2019年截至3月31日一季度净收入为4.8亿元,净亏损5.5亿元。未来的3~5年时间里会有持续性的补贴,目前瑞幸咖啡不考虑盈利。 “亏钱也要让你爱上我,忘了隔壁星巴克吧”,来啊,反正有大把的钱~~~这就是瑞幸咖啡的营销策略。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随着摊子越铺越大,瑞幸咖啡花钱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它需要更多的融资来“补窟窿”。一旦哪天资金出现问题,它的坍塌可想而知。事实上,瑞幸咖啡并不是第一家靠烧钱模式起家的公司。前有持续烧钱多年到现在仍未盈利的滴滴,后有倒闭时连用户押金也退不出来的OFO,人们排着长队要求退押金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坦白说来,感性的我对于瑞幸咖啡是喜欢的。我打心眼里感谢它的大方,希望它能持续烧钱下去,让我永远有低价咖啡喝。但是内心那个理性的我,却并不看好它的前景。

永远在亏本的新人们啊

都说有钱人的世界咱们不懂,一天就能亏本一套别墅的瑞幸咖啡,烧钱的速度是我们普通人八辈子都不敢想的。不过,可别先忙着嘲笑资本家钱多得慌,我们(尤其是新人)在职场上又何尝不是这一只只亏钱的小蓝杯!

科长说最近手上工作太多做不来,你有没有拔刀相助,够义气地说:全部交给我吧,你放心!办公室里人人都犯懒,桌上一层灰没人擦,垃圾桶也没人倒,习惯了干净卫生的你,是不是强迫自己每天早到10分钟,打扫得清新靓丽迎接同事到来?

同事要求搭你的车回家,明明不顺路,你是不是想着以和为贵,咬咬牙也就送了,即使耽误时间也在所不辞?领导说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能不能辛苦一下明天就完成,你一口应允,挑灯夜战,最后发现这项工作在领导的案头放了一周。刚入职的新人其实是很辛苦的,在与职场前辈相处时充满忐忑,生怕自己作为陌生面孔,不被集体认为、不为大家所接纳。

为了防止被排挤,新人们通常会把自己放在比较卑微的位置,贴着时间和金钱,置自身的利益于不顾,领导和同事随叫随到,化身便宜实惠唾手可得的小蓝杯。

这样的新人,就会迅速与大家打成一片吗?恐怕未必!

一昧倒贴=习惯性不值钱

又回到瑞幸咖啡上来。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仔细询问了身边的朋友一个问题:如果有一天,它不再烧钱补贴了,想要盈利了,一切按照原价来卖,你还会持续买它吗?(价目表如下)

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告诉我:不会,我会果断放弃它。现在无非也就是薅羊毛,便宜嘛,不喝白不喝。等它涨到和星巴克一样的价格后,我干嘛不去喝星巴克呢?

我继续追问:“为什么同样的价格,你就笃定地认为它没有星巴克值?”

答曰:它长期以来的补贴,不就相当于明明白白地告诉大家“我只值几块钱”吗?

触类旁通,这正是我今天想告诉你的:一昧地亏损和倒贴,是没有前途的,只会自降身价,用事实反复证明“你不值钱”。有朝一日你想跟别人平起平坐,对不起,没门,大家已经习惯了廉价的你!

哪天你要是迟到没来得及打扫卫生,办公室里的前辈就开始嘀咕了:我们年轻的时候,扫了10年的办公室,哪像现在的年轻人,乳臭未干就开始犯懒!

哪天你有事情要是不送同事了,他会嗤之以鼻:哼,刚来的时候我还觉得你对人挺热情,没想到你对同事这么冷漠!

哪天你要是加班加腻了,想回归正常生活,就等着领导谈话吧:年轻人,最近工作态度不端正啊。

你心很累,你不懂:你只是不想再委屈自己了,为什么才稍微把腰杆挺直了一点,就有那么多人拿起鞭子敲你,企图让你继续弯腰倒贴亏到死?

转变思路迫在眉睫

对于职场新人来说,从一开始,做一杯不计成本倒贴的“瑞幸咖啡”,就是一条越走越黑的。职场上没有人会记住你的好,会因为你的倒贴而打心眼喜欢你。人们只会越发理所当然地享用你倾囊而出的好处,顺便把对你的定位拉低几个层次。

更可怕的是,对一个人的综合判断一旦成型,就很难再去改变了。就如同人们愿意花30块买星巴克却不愿

意花同样的钱买瑞幸一样,其他人都可以偷懒可以自私,而你就是不行。职场的路还长,是时候转变思路,告别瑞幸模式了!

一是必须谦卑,却不可卑微。

作为新人,我们必须谦卑,尊重前辈,服从领导,低下头来谦虚地听从别人意见,听从领导指挥。但是却坚决不可卑微,将自己置于卑贱微小、低下地位,毫无原则一昧地掏空自己,去讲牺牲讲奉献。

要明确一个要点:虽然咱们是新人,但是却不低人一等,同事之间该有的尊重、作为个体该享有的权利,咱们一样都不能少。

二是必须热情,却不可殷勤。

对待同事必须要热情,见到别人有难要主动帮忙,这点当然没毛病。而如果发展到殷勤,就有些变味了。无时不刻主动向同事掏心掏肺,别人还没开口就大包大揽,这就没必要了,别忘了有的忙帮着帮着,就成了你的事。

三是可以讲奉献,但必须明确底线。

所谓“底线”,就是你的根本利益,让你开始感觉难受的那些红线。若你一开始就明确“下班赶时间,不顺路的话只能就近放你下来”,自然不会有谁死缠烂打要求你开车送。若你不是自找不快主动帮人打扫卫生,也不会有人硬把扫帚塞到你的手里。

与其告诉别人你“特别好说话”,不如从一开始就树立起你“不太好说话”的印象,用柔和的态度把底线明确标示出来,别人碰习惯了钉子,自然不会再到你这里来找不快了。

总之,任何企图靠无限量亏本倒贴来收买人心的“瑞幸咖啡”,最终都会被淘汰在历史的尘埃里,要么把自己逼得越来越难受,要么越讨好同事越不买帐,最终走上被排挤的不归路。反观那些人际关系处置得当的人,没有谁靠的是倒贴,之所以受到别人欢迎,凭的是游刃有余的高情商,是自然流露的人格魅力,是运筹帷幄,更是时间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