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4日发(作者:)

一、相关名词解释:

1、时钟源:时钟源用来为环形脉冲发生器提供频率稳定且电平匹配的方波时钟

脉冲信号,通常由石英 晶体振荡器和与非门组成的正反馈振荡电路

组成,其输出送至环形脉冲发生器。

2、脉冲发生器:就是用来输出不同种模拟、数字脉冲信号的装置。

3、脉冲信号: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

连续发出的信号。在平面坐标上就是一条有无数断点的曲线。脉

冲信号就是像脉搏跳动这样的信号,相对于直流断续的信号;如

果用水流形容,直流就是把龙头一直开着淌水,脉冲就是不停的

开关龙头形成水脉冲;你把手电打开灯亮,这是直流,你不停的

开关灯亮、熄,就形成了脉冲,开关速度的快慢就是脉冲频率的

高低。

4、周期: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

5、频率:单位时间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

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

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

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

(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

6、外频: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

7、倍频:CPU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

8、分频器:实现分频的电路或装置称为“分频器”。

9、分频:受外部周期信号激励的震荡,其频率恰为激励信号频率的纯分数,都

叫做分频。分频作用是保证主板的外频变化时PCI等外设的工作频率

能够固定在标准频率下,主板支持高分频是因为如果PCI、AGP等设

备工作在非标准频率下会对这些设备造成一定损害。

10、锁相回路/锁相环PLL(Phase Locked Loop):用来统一整合时脉讯号,使内存

能正确的存取资料,PLL用于振荡器中的反馈技术,利用锁相环路实

现电子设备的外部输入信号与内部振荡信号同步的目的从而使设备正

常工作,可以消除时钟延迟。锁相环路是一种反馈控制电路,简称锁

相环(PLL,Phase-Locked Loop)。锁相环的特点是:利用外部输入的参

考信号控制环路内部振荡信号的频率和相位,因锁相环可以实现输出

信号频率对输入信号频率的自动跟踪,所以锁相环通常用于闭环跟踪

电路。锁相环在工作的过程中,当输出信号的频率与输入信号的频率

相等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保持固定的相位差值,即输出电压与输

入电压的相位被锁住,这就是锁相环名称的由来。锁相环通常由鉴相

器(PD,Phase Detector)、环路滤波器(LF,Loop Filter)和压控振荡器

(VCO,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三部分组成。锁相环中的鉴相器

又称为相位比较器,它的作用是检测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相位差,

并将检测出的相位差信号转换成uD(t)电压信号输出,该信号经低

通滤波器滤波后形成压控振荡器的控制电压uC(t),对振荡器输出信

号的频率实施控制。锁相环是一种反馈电路,其作用是使得电路上的

时钟和某一外部时钟的相位同步。PLL通过比较外部信号的相位和由

压控晶振(VCXO)的相位来实现同步的,在比较的过程中,锁相环

电路会不断根据外部信号的相位来调整本地晶振的时钟相位,直到两

个信号的相位同步。

11、实时时钟(RTC):RTC位于母板上并由CMOS电池供应电源,即使系统并不

接受交流电源,这种时钟也应当不断修正;当你晚上关闭

系统和早上开启系统时,RTC仍然会保持正确的时间和日

期;是一个由晶体控制精度并向主系统提供用BCD码表

示的时间和日期的器件,主系统与实时时钟RTC间可通

过并行口或串行口通信,并行器件速度快但需较大的底板

空间,比较昂贵;串行器件体积较小且价格也相对便宜。

12、CMOS时钟:是一个存储在系统主板BIOS芯片上的逻辑时钟,当系统掉电

时,其设置参数存储于不可变RAM中。

13、操作系统(OS)时钟:是一个存储于系统内存中的逻辑时钟,在系统掉电或重

新启动时会被清除。当计算机加电时CMOS时钟与RTC保

持同步;当加载时Windows系统从CMOS时钟中读取当前

时间并维持自身原本独立的OS时钟。一般情况下OS时钟

与CMOS时钟是不同步的,除非手工修改OS时钟(当CMOS

与RTC时钟都被设置为存储于OS时钟的时间时)或者系统

重新启动时。因此,如果运行任务减慢了操作系统的时间表,

那么OS时钟就会在CMOS和RTC时钟继续保持准确时间

的同时执行错误的时间。

14、系统时钟: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也就是你

现在电脑上显示的时间。可以通过更新来调整,也可以通过BIOSS

来设置。当芯片工作频率高于一定频率时,就需要集成在芯片内

部的PLL消除由于芯片内时钟驱动所引起的片内时钟与片外时钟

间的相位差,从而消除这种时钟延时。

15、CPU时钟:也叫CPU时钟周期、节拍脉冲、T周期,它是处理操作的最基

本的单位,而一个CPU周期(机器周期)时间又包含若干个

时钟周期。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时序信号比较简单,一般采用

节拍电位——节拍脉冲二级体制。就是说它只要一个节拍电位,

在节拍电位又包含若干个节拍脉冲(时钟周期)。节拍电位表示

一个CPU周期的时间,而节拍脉冲把一个CPU周期划分为

几个叫较小的时间间隔。根据需要这些时间间隔可以相等,也

可以不等。

16、指令周期:是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常常有若干个CPU周期,由于

CPU访问一次内存所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通常用内存中读取

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这就是说,这就是说

一条指令取出阶段(通常为取指)需要一个CPU周期时间。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CPU的主频并

不是它的运行速度,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

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在一定情

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主

频和实际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

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流水

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但提

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

行联接,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

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2008年CPU芯片制

造工艺已经达到45纳米,2009年CPU芯片制造工艺将达到32纳

米,2011年将达到22纳米,2013年将达到15纳米,可以把50亿

个晶体管集成在一块小芯片里,届时手机上的CPU性能完全可以

媲美现在台式电脑上的CPU性能.15纳米的水平将是近阶段芯片

制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因为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实验室能够用小

于15纳米的工艺制造芯片。光子芯片计算机,生物芯片计算机等

现在还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几十年内变成产品的可能性很低.

CPU超频:

CPU超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CPU的工作频率,也就是CPU的主频。因

为CPU的主频又是外频和倍频的乘积,所以提升CPU的主频可以通过改变CPU

的倍频或者外频来实现。但如果使用的是Intel CPU,你尽可以忽略倍频,因为

Intel CPU使用了特殊的制造工艺来阻止修改倍频;AMD的CPU可以修改倍频,

但修改倍频对CPU性能的提升不如外频好,而且外频的速度通常还与前端总线、

内存的速度紧密关联。

主频较低的CPU比较适合超频,不锁倍频的CPU更容易超频。当前绝大部

分的CPU都是锁定倍频的,超频主要是通过提高外频的方式;而不锁倍频的CPU

可以直接通过提高倍频的方式去超频,不会对其他部分造成太大影响,超频要相

对容易一些,目前不锁倍频的CPU主要是AMD的黑盒系列CPU,Inter也推出

了不锁倍频的E6500K等产品,此外Inter最新的Nehalem构架的酷睿i5、酷睿

i7采用了英特尔智能互连技术(QPI) 虽然也是锁定倍频,但是却不像之前的产品

那样倍频是完全不可变的。

尽管通过超频可以有效的提升CPU的运算速度,但超频也具有一定的危险

性。CPU、显卡(硬件超频(BIOS刷新法)、软件超频)、内存(内存同步/异步

超频)、鼠标、键盘等都可以超频。

超频的方式:

CPU超频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个是硬件设置,一个是软件设置,其中硬件

设置比较常用,它又分为跳线设置和BIOS设置两种。

1、硬件设置超频方式:

A、跳线设置超频:早期的主板多数采用了跳线或DIP开关设定的方式来进

行超频。在这些跳线和DIP开关的附近,主板上往往印有

一些表格,记载的就是跳线和DIP开关组合定义的功能。

在关机状态下,你就可以按照表格中的频率进行设定。重

新开机后,如果电脑正常启动并可稳定运行就说明超频成

功了。

B、BIOS设置超频:现在主流主板都放弃了跳线设和DIP开关设定的方式来

更改CPU倍频或外频,而是使用更方便的BIOS设置,

在CPU参数设定中进行CPU的倍频、外频的设定,如

果遇到超频后电脑无法正常启动的状况,只要关机并按

住INS或HOME键重新开机,电脑会自动恢复为CPU

默认的工作状态,所以还是在BIOS中超频比较好。目

前市场上BIOS的品牌主要有两种,一种是

PHOENIX-Award BIOS,另一种是AMI BIOS。

首先启动电脑,按DEL键进入主板的BIOS设定界面。

从BIOS中选择Soft Menu III Setup,这便是升技主板的

SoftMenu超频功能。进入该功能后,可以看到系统自动

识别CPU为1800+。要在此处回车,将默认识别的型号

改为User Define(手动设定)模式。设定为手动模式之

后,原有灰色不可选的CPU外频和倍频现在就变成了可

选的状态。如果你需要使用提升外频来超频的话,就在

External Clock:133MHz这里回车。这里有很多外频可

供调节,你可以把它调到150MHz或更高的频率选项上。

由于升高外频会使系统总线频率提高,影响其它设备工

作的稳定性,因此一定要采用锁定PCI频率的办法。

Multiplier Factor一项便是调节CPU倍频的地方,回车后

进入选项区,可以根据CPU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倍频,例

如12.5、13.5或更高的倍频。在BIOS中可以设置和调

节CPU的核心电压(如图7)。正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

Default(默认)状态。如果CPU超频后系统不稳定,就

可以给CPU核心加电压。但是加电压的副作用很大,首

先CPU发热量会增大,其次电压加得过高很容易烧毁

CPU,所以加电压时一定要慎重,一般以0.025V、0.05V

或者0.1V步进向上加就可以了。

2、用软件实现超频:

A、Wcpuid:在超频之前,务必先了解清楚自己的CPU,能详细了解CPU

信息的莫过于Wcpuid。它能帮助了解CPU的类型、主板芯片

组的性能,CPU的内外时钟频率,Cache情况,AGP信息,另

外,也可以了解CPU所支持的技术,如Intel的MMX技术,

AMD的3Dnow!技术,PⅢ的SSE技术。

B、SoftFSB:SoftFSB可以在不重新启动计算机的情况下通过CMOS设定

改变计算机的外频,适用于Windows 95/98和WindowsNT

4.0/5.0。如果在运行程序时感到速度不够,就可以及时使用

SoftFSB,把CPU的频率提高,程序运行结束后再降下来。这

样既不用担心中断程序运行,又不用担心CPU长时间超频使用

而“折寿”。SoftFSB能够使用于时钟发生器PLL-C是

LC-WORK、LCS、Winbond的主板,只要主板使用的是这类的

PLL-C就可以使用它,如华硕P2B系列、梅捷SY-6BA+、升技

BH6等。SoftFSB充分利用时钟发生器的变频和调频能力,通

过改变PLL-C的时钟频率来调节主板外频,而在CPU的倍频

锁定的情况下,只有调节外频才能够超频。

C、Hmonitor:如果长时间超频的话,温度问题就会影响比较大了,很容易

把CPU和主板烧坏。Hmonitor可以显示主板和两个CPU的温

度,三个风扇的转数,I/O、Vcore1、Vcore2三个电压,前提是

主板支持。Hmonitor在计算机每次启动时自动运行,在系统的

托盘区显示一个图标。单击这个图标,选择“Setup”就可以进行

设置。和其它软件不同的是,Hmonitor的Pro版本能够在

“additional”中的“temperature correction”中设置校正的温度,使

显示的温度更符合实际。然后就可以设置CPU和主板的各种电

压,一般情况下采用它的默认设置就可以了,也可以根据主板

情况设置报警温度的上下限、内核电压的高低和风扇转速的快

慢。但如果CPU风扇的电源没有接在主板上的CPU FAN插口,

而是接在了机箱电源的12V上,Hmonitor就无法检测到风扇转

速,当然也就不能检测风扇是否停止转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