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

有哪些淡出人们生活的传统礼仪习俗?

①传统成人礼【男子为冠礼,女子为笄礼】

在中国的传统中,男子20岁,女子14岁至20岁,举行成人礼,

预示着他是一个成年的人。

在成人礼上,孩子依次换上寓意着孩童,少年,成年,礼服的衣

服,为【三加】之礼,寓意着孩子经历了孩童少年时期,可以穿上礼

服,独当一面了。

成人礼时,孩子会得到一个【字】,作为【名】的补充,以及对

他今后的期望。

孩子会进行三次跪拜,为【华夏之祖】【父母】【师长】 分别感

谢父母养育,师长教诲,和为国家民族尽忠。

孩子最后【聆训】,听父母对于他今后生活的期望和教诲,自此,

孩子正是成年。

②七夕斗巧

七夕节在传统上称为【乞巧节】【女儿节】,在七夕节的时候,

女孩子会展开【斗巧】的活动,具体为把针在莲藕上插一排,比赛谁

先把针全部穿好,或者是在一个盆中放水,几个女孩子比赛看谁能第

一个把针浮在水面上。最后女孩子在一起祭拜织女星,祈求自己能有

一个好手艺,是为【乞巧】。

而在前面斗巧中胜出的女孩子,则被大家认为是来年手艺最巧的

女孩。

③昏礼

在中国传统里,婚礼又称昏礼,意为【黄昏举行之礼】(屈原的

离骚中就有相关记载)。昏礼在传统上一般是正午十二点之前新娘要

被接入夫家,但是整个礼应该在黄昏时候举行。现在因为西式婚礼的

流行等种种原因,婚礼举行的时间已经十分随意了。

④端午浴

端午节除了纪念屈原意外,还有【端午百草成药】一说,和雄黄

酒,点雄黄等都是为防治疾病。而传说中端午节正午更是有【百草成

药洗药水浴】的习俗。药水浴主要是特定的几种草药,回家用一个大

锅熬制,然后洗浴。这种习俗在我国一些地区还有保存,但是已经很

少人遵循了,一般买药草的都是一些老人。

⑤祭月

中秋节的时候,传统上大家会对着月亮摆上一个桌子上面放上瓜

果和月饼,念祭文,拜月亮,最后分食祭祀过的月饼,意味团圆(吃

掉同一个圆),现在很多地方这个习俗已经没有了,只在一些老城区

零零散散的有所保留。

⑥丧礼后红纸包钱

参加丧礼之后,传统习俗是要主家用红纸包一个钱币(面额随意)

发给参加丧礼的人的,有些还会发一个碗,因为在传统上丧礼是接触

阴气比较重的,需要用红纸包钱来镇压,所以参加丧礼的人无论如何

一定会拿着个回家。现在这个习俗存留也不多了。

⑦吃寿桃寿面

中国传统过生日是要吃寿桃寿面分发红鸡蛋庆贺的,特别是老人,

寿面是一根面条作成一碗,越长表示老人越长寿。不过现在大家都吃

蛋糕去了,还吃这些的人几乎没有了

⑧画九九消寒图

冬至的时候,按照传统是要画九九消寒图的。九九消寒图是一幅

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

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

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

功告成。也称作“写九”。一般而言在九九消寒图的一侧还应写有

《数九歌》。

除了文字版本的九九消寒图,还有用图形表示的九九消寒图。将

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

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

雨雪当中。这种图形版本的九九消寒图简单易行,但显然没有文字版

本的漂亮。

此外,也有些九九消寒图采用图画的形式,也称作“画九”。在

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

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在寒梅图的一侧常常写

有“试看图中梅黑黑,自然窗外草青青”。这种图画版的九九消寒图

又被称作“雅图”。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

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⑨春雷放炮

立春之后在惊蛰附近几天,会打响春天的第一声雷,按照传统习

俗是要放鞭炮的。意味有春雷今年就会有好的收成,要放炮把春雨

“放下来”。不过随着国家对鞭炮的管制,这种习俗除了在鞭炮管制

很松的个别地方,已经消失了。

⑩做风肠

风肠和腊肠不同,风肠是在秋分之后,做好猪肉肠,在外面用秋

风吹干的一种肉肠,而腊肠则是把猪肉肠用炭火熏干,又称为熏肠。

传统习俗之中,秋分前后,家家户户都会做风肠,储存食物到冬

天吃(特别是过年),现在不少城市还保留着冬天吃香肠的习惯。但

是吃的是熏肠而不是风肠了。

民间有说法,谁家风肠挂的多,就说明那家收成好。

现在秋分前后做风肠的习俗连农村也很少见了,一般做也是做熏

肠拿去卖钱。(风肠要吹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