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4日发(作者:)

封面故事

opular

文/马凡

《人鱼小姐》

PC

inema

引爆点——《大长今》

“以前的《蓝色生死恋》《冬季恋歌》、也

是红极一时,但是《大长今》把韩剧热潮再

一次推向高峰,甚至盖过了其他韩剧。”专

门从事韩剧研究的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系

助理教授梁旭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如

同之前在香港、台湾获得的欢迎一样,《大

长今》在大陆地区又一次引发了从媒体到普

通观众的热烈讨论。不断有数据出现为这场

讨论加温:央视-索福瑞的调查数据表明,

2005年9月1日《大长今》播出之后,收视

率一直在攀升,全国12个中心城市的平均

收视率为2.44%,收视份额达到10.86%。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北京传媒大学

教授、CTR媒介研究总监袁方博士在采访

中表示,非黄金段的电视剧能突破10个点

的收视份额,甚至超越黄金时段电视剧的

收视份额,这种成绩已经相当优秀了,而且

只有央视一套、三套、八套曾经有过这样的

成绩。

某种程度上,《大长今》是韩剧在中国

积蓄多年之后的一次爆发。从1993年中国

首次引进韩剧《嫉妒》,到1997年央视播出

家庭伦理剧《爱情是什么》,1999年的《星

梦奇缘》和《天桥风云》,近两年反复重播

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看了又看》、

《人鱼小姐》,再到2005年的《黄手帕》、《大

长今》和《加油,金顺》,韩剧,已悄然走

进中国12年了。

“现在我们说起韩剧,很大程度上就是

说CCTV-1和CCTV-8的海外剧场,事实

上,韩剧已经是CCTV-1和CCTV-8用很

长时间打造的一种品牌,而《大长今》主要

是造势,把韩剧变成了一种社会话题。”央

视-索福瑞媒介研究副总经理郑维东这样

表达他对韩剧和《大长今》热的看法。实力

传播策略研究部副总经理张兰提供的数据

证明了他的观点,在张兰对北京、武汉、成

都、上海、广州五地观众的研究中,北京、

武汉、成都观众都更愿意观看CCTV-1和

CCTV-8播出的海外剧场。央视-索福瑞

提供的一份《从收视率看韩剧之热播》的研

究报告表明:我国电视台2004年播出的649

部引进电视剧中,107部来自韩国,占总数

的16.5%。央视8套(电视剧频道)有57

%的引进剧来自韩国。这份报告还显示了

韩剧在中国各电视频道的“高播出率”:从

2002年到2005年,几乎所有的省级电视台

都播放过韩剧,《蓝色生死恋》在12个省台

2006.

04

都有播放,覆盖大江南北。在央视-索福瑞

传媒公司对2004年CCTV-8播出的韩剧收

视率统计中,名列第一位的是《看了又看》

(团圆篇),单集最高收视率为2.12%,而央

视近期播出的《人鱼小姐》前120集的单集

最高收视率为1.20%。另外,调查数据表明,

CCTV-8播出的韩剧收视率均高于全国其

他频道同时段播出的影视剧。 

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流行的程度甚至令

韩国影视制作者自己也觉得惊讶。“人鱼小

姐”张瑞希在2004年12月北京的韩国电影

展期间来过中国,新东安影城的负责人王杰

女士告诉她这样一件事:开幕式开始之前,

一位60岁的老先生一头冲进她办公室,手

里捧着一大束精心包装的玫瑰和百合,用特

别谦卑的语调恳求这位年轻的女士:“劳驾,

听说下午人鱼小姐张瑞希会来,您能让我给

她送束花么?”她惊讶地得知,在网上对于

《人鱼小姐》讨论中,有的人专门为她写下

长诗,说她“但似月轮终皎洁”,自己愿“不

辞冰雪为卿热”;也有人写了万字的角色分

析,细细分析每个人物的优缺点。

《大长今》播出期间,新浪娱乐频道实

施了一项题为“你怎样看待韩剧热”的大型

调查。截至10月18日,在56006名参与者

中,81%的人承认自己喜欢看韩剧,近半数

人表示在所有引进剧中优先选择收看韩剧。

而在2004年排名前10位的引进剧中,韩国

电视剧就占了7部。央视八套播出的《看了

又看》(团圆篇)以2.9%的收视率占据榜

首,而2~5名也分别被《看了又看》的其

余4部占据。以至于2005年年中,著名的

电视制片人在上海电视节研讨会上纷纷表

示,今后如果不加限制引进韩剧,会对我国

电视剧的生产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最明显的就是压缩国产电视剧的生存空间。

在上海电视节上,国内多名电视剧制作人

更是集体炮轰韩剧,认为韩剧水平不高却

切去了很大一块蛋糕,冲击了国内电视剧

的发展。

韩流长短

韩剧能够在中国取得这样的收视成就,很大程度和韩剧的

“长”有关。韩剧动辄100集、200集,播出时间长,可以形成

“慢热”的效应。和韩剧相比,中国电视剧还是“太短”。

韩剧有那么“红”么?

这种反应,在韩剧输出史上并不罕见。

2002年,内地引进韩剧还不成规模时,台

湾已经有200名资深艺员上街游行,公开抵

制韩剧。当时的台北演艺工会的抵制理由

是,按照有关规定,电视台播放的影视剧至

少应该有70%是台湾本土的影视作品,但事

实上韩剧在台湾占据了近70%的市场份额,

导致大批演员失业。

韩剧真的已经威胁国产电视剧的生存

了么?

至少在目前,这不是一个成立的命题。

郑维东介绍说:“引进剧和国产剧的播出比

例,广电总局方面一直有严格的规定,可能

是因为《看了又看》、《人鱼小姐》等几部戏

13

P

opular

C

inema

封面故事

播出后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会形成这种误

解。实际上,引进韩剧的比例还没有达到应

有的比例,更不会影响到对国产剧的扶

持。”在郑维东掌握的数据中,在2004年,

引进剧中比例最大的依然是港剧,占44%;

第二位才是韩剧,占16%;第三位是台湾电

视剧,占15%。韩剧在引进剧中的份额,虽

然已经超过了台湾电视剧,但和港剧相比,

还有相当大的距离。’05年的数据还没有出

来,但是和’04年相比,应该差别不大。

上海文广集团影视剧中心发布的

《2005年度上海地区电视市场分析报告》在

2005年曾一度成为传媒的焦点。因为这份

报告某种程度上宣告了韩剧在上海遭遇了

“滑铁卢”。根据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上

海收视率最高的电视剧是《哑巴新娘》,港

台剧仍然非常受上海观众的欢迎,而几部

热门韩剧《火鸟》、《茶母》、《女人天下》等

惨败,收视率排在20名之外。

按照袁方博士的观点,这种比较用在

湖南卫视这样一个收视群体覆盖全国的大

平台和一些省级地面频道的小平台之间是

完全没有意义的。但是郑维东认为,即便从

国内电视剧播出的收视率来看,韩剧也无

法撼动国产剧。按照目前的政策,电视台晚

间黄金时段必须安排播出国产剧,韩剧等

引进剧只能在22:00以后播出,央视播韩

剧的《海外剧场》安排在23:00。这个时段,

大部分观众已经准备入睡了。正因为如此,

电视台购买该时段电视剧的价格也偏低,

如果说央视8套在黄金时段可以给出80万/

集的价格,在这个时段也就是18万/集。由

此看来,国内剧和韩剧根本不在同一起跑

线上竞争。

《黄手帕》

2006年1月,在接受《北京青年报》关

于韩剧的采访时,央视文艺中心国际部主

任秦明新表示,24小时播出的央视8套,引

进剧占的比例大约为3个多小时,其他全部

播国产剧,其中晚间黄金时段的3小时对频

道收益等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从这个意

义上说,国产剧所做出的贡献远远大于包

括韩剧在内的引进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

上,后者根本无法对前者构成威胁。不过,

系列韩剧的播出使央视8套在这个非黄金时

段的市场份额达到10%,为电视台开辟了另

一个经济增长点,也满足了部分观众的需

求。而央视一位负责引进韩剧的工作人员

则指出,“央视引进的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

优秀韩剧,收视率自然会高。不要以偏概

全,认为韩剧全都好。”

郑维东指出,现在人们所有的“韩剧

热”,大多集中在央视播出的电视剧中。而

事实上,在央视和卫视,韩剧的比例是很小

的;真正播出韩剧较多的电视台,其实是在

地方电视台的非主流频道,其播出剧目也

主要是重播。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韩剧对国产剧真

正形成了冲击的,是在国际市场。《大长今》

不但在中国,甚至在美国芝加哥地区也引起

了热烈影响。韩国文化观光部的数字显示,

韩剧成为韩国电视最大的输出品,出口市场

以中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为主,一

些经典剧目还出口到俄罗斯、埃及和阿拉伯

半岛,2002年共出口12363集,收入达1639

万美元。韩国MBC电视台部长宋元根在《大

长今》在台湾播出时曾表示,韩国电视台

2003年节目出口值比前年增加46%,达到

4300万美元;出口产品中,连续剧占86%。

《中国电视剧市场研究报告》认为,2004年

内地电视剧外销在美国、日本等非华语国家

和地区的销售比例明显上升,但港台、东南

亚等传统外销地区的份额萎缩,一个重要原

因就是韩剧在这些地区的冲击。《看了又看》

的韩国导演张斗毅表示,韩国影视界有这样

的共识:用电视剧建立起海外观众对韩国明

星的熟悉感,然后再利用这种熟悉感推销由

这些明星主演的韩国电影。

在2005年上海电视节影视交易会上,

开创青春偶像剧风气的日本富士电视台的

有关制作人士有点无奈地承认:现在日剧

已输给了韩剧,在中国,韩剧比日剧受欢

迎。日本富士电视台国际局副部长田信揆

分析韩剧所以在亚洲盛行并打败日剧的原

因,认为主要是价格因素:韩剧比日剧便宜

很多,一部韩剧的售价一般只有日剧的

《蓝色生死恋》

30%,而且无规定时间,能够无限播出,各

国的买家自然会有买韩剧的打算。造成日

剧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日本的演员一般在

合同中写明都要获取海外发行收入的利润,

而韩国没有这种惯例,演员与电视台一般

都是一次结算。

韩剧给我们的启示

谈到“韩剧威胁论”时,中央电视台文

艺部影视部主任汪国辉认为:“制作方会感

觉到一些压力,但是我觉得压力可以转变

为动力。韩剧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文化

没有国界,今后互相之间的融合会越来越

强,这样的开始是一个压力,但是会变成动

力,可以促进我们的发展。”

正如汪国辉所认为的这样,面对韩剧,

学习似乎才是第一要义。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香港资深电影

人吴思远说,电视剧制作方面,人们都认为

韩国电视剧制作不如中国电视剧精良。“这

绝对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他说:“我们应该

看到,韩国电视剧是非常严格地在按照商

业规律进行制作和发行。”

韩国电视剧《茶母》的编剧郑炯洙在参

加2004年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办的韩国

影视论坛时,曾经着重强调了韩剧的类型

化生产:韩国的连续剧主要是由韩国三大

电视公司,即MBC(韩国文化放送)、KBS

(韩国电视台)及SBS(汉城电视台)制作

和播出,但是无论是哪家电视公司制作的

电视剧,从其节目内容上看可以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家庭剧,主要以爱情、亲情和友情

为主题,这也是中国最常引进的类型,《爱

情是什么》、《人鱼小姐》等都属于此类;第

2006.

04

14

二类是都市偶像剧及动作剧,这是最受青

年观众喜欢的类型,特点是以青年人的婚

恋为主线,场景华美煽情、演员年轻漂亮、

情节浪漫、节奏明快;第三类是轻喜剧,带

有对社会弊端和人性弱点的揶揄和批判;

第四类是鬼怪故事、神话传说等,韩国著名

的恐怖片《传说的故乡》已拍摄了80集,在

周末午夜剧场播出,收视状况非常好。

和中国操作方式不同的是,现在韩剧

的企划阶段一般只写整个故事的1/3,其余

部分在拍摄时同步创作,这样就可根据观

众意见随时更改剧情。郑炯洙还特别举例

说《爱上女主播》的结尾就是根据投票决定

的,不过他编写的《茶母》却别有不同,“因

为《茶母》的结局很悲惨,所以很多观众写

信要求进行修改,但为了突出剧情的感染

力,我还是没有改动,这样的结局反而给观

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中国电视剧相比,韩国电视剧显然

更生活化。韩剧表现出来的本土文化常常

和故事一样引人注意,如随意温暖的小吃

馆和街头排档,繁华的闹市区和陈旧的小

街道,以及由住所、食物和生活习惯展现出

的“泡菜文化”。 

在同一次论坛上,《看了又看》的导演

张斗毅说,除了韩国人具有把情感毫无掩

饰地表露出来的民族特性以外,就是韩国

的儒教传统比中国和日本都浓,恰恰是这

一点打动了三国的观众。他认为,在这个全

球化的时代,正是韩剧中那几代同堂的家

庭氛围、长幼尊卑观念、传统和现实的矛

盾,那些似曾相识的起居方式,引发了处在

变革时期和全球化时期的人们强烈的怀旧

情绪。即使没有经历过那种家庭的人,也会

被那种温馨所打动。

中国观众喜爱的《看了又看》和《人鱼

小姐》、《大长今》都出自MBC。韩国MBC

电视剧中心主任李殷诖则在论坛上谈起了

他的“家庭主妇原则”:“我们的电视剧集

中在上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放映,这是为

了考虑到家庭妇女的作息习惯。”他说,实

践证明,相比较历史剧和偶像剧,家庭剧还

是更受女观众们喜爱。因此,韩剧15%是历

史剧,25%到30%是偶像剧,剩下的50%

都是家庭剧。

事实上,韩剧在中国12年的传播中,

最大的成功就是实现了收视群体的转换。

韩流刚刚兴起的时候,韩剧的收视群

体主要是小女生,那时风靡的是《蓝色生死

恋》、《天桥风云》、《星梦奇缘》这样的青春

偶像剧。从《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开始,

2006.

04

韩剧的另一个重要剧种——家庭生活剧开

始进入中国市场。引进这部戏中的一个重

要因素是,配角金喜善曾是中国观众最熟

悉的韩国明星,但是最后真正吸引观众的

是剧情和演员的整体配合。最重要的是,接

下来的几部韩剧吸引了电视剧的收视主力

——本来只看八九点档的家庭主妇,她们

为此改变了作息时间,坚持熬到凌晨两点

钟。在采访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的

时候,他提到这样一件趣事:有一次在课堂

上探讨韩剧的时候,一位韩国留学生站起

来说,韩国电视剧的编剧,大多是上了年纪

的妈妈级主妇,她们非常明白女性观众的

心理,对人生的态度也幽默宽容,而她的妈

妈就是这样一位“家庭主妇编剧”。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些“家庭主妇编

剧”的作品未免太长了些。但袁方博士指

出,韩剧能够在中国取得这样的收视成就,

很大程度和韩剧的“长”有关。韩剧动

辄100集、200集,播出时间长,

可以形成“慢热”的效应。

以央视播出的《人鱼小

姐》为例,2004年10月

开始播出时,收视率不到

0.5%,在长达3个月的播

出过程中,收视率一路平

稳上升,一度高达2%,

成为当年热播电视剧之

一。他说,和韩剧相比,

中国电视剧还是“太短”。

可敬的是,韩国人并

不因此而放弃对电视剧质量

的追求,事实上,很多电视剧的

制作甚至更细致。《大长今》导演李

丙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不认为

我们在电视剧中美化了韩国的饮食

和医术,因为这些都是根据韩国的

史料记载拍摄的。我们在史料搜集

方面是下了很大工夫的,参考了很

多关于饮食和医学的著作,比如宫廷

料理的配方和烹调方法就是根据韩国

第三十八号无形文化遗产为基础的,

那是一位韩国宫廷料理大师数十年潜心

研究各种古籍记载才整理出来的。为了

演好御膳宫女,演员们都要专门学习各种

宫中料理。我们在拍摄那些烧菜的镜头

时,也尽量追求完美,一道菜式往往要煮

上很多遍,重拍很多次。”

日本富士电视台国际局副部长田信揆

曾说,他认为韩国政府对推动韩剧出口提

供了很多优惠政策,而在日本则没有这方

面的支持。这并不是弱者的怨天尤人。韩国

MBC电视剧委员会委员长李在甲介绍,在

韩国,一个电视台一年也就引进一部中国

电视剧。韩国明星车仁表来到中国三年,拍

了三部电视大戏。他也曾对中国媒体表示:

“文化应该是双向交流的,如今在中国可以

看到很多部韩剧,但在韩国却几乎看不到

中国的电视剧,这是很不公平的。”其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韩剧流行的背后,韩国

政府的国家意志也隐隐起着作用。和韩国

电影的兴起一样,韩国三大电视公司资本

的流入,首先源自三星、LG等财团的录像

带工业。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韩

国大企业在电影业收缩,但是手上仍有资

金的韩国企业家从调查中发现股票市场不

稳定,银行利息又低,不如投资拍电视剧。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金融风暴间接地帮助

了韩国电视剧的兴起。

金融风暴间接帮助了

韩剧的兴起(池珍熙)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