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日发(作者:)

马化腾最新回应:模仿也是一种创新

和大多数成功的国内互联网公司类似,腾讯的成功也是从模仿开始。但腾讯

的不同之处是能够在模仿中进行有效的创新。其实,创新和引入并不矛盾,例如

日本和韩国的汽车工业,都是从引入做起然后才开始去创新。马化腾这样理解模

仿:你可以理解成学习,是一种吸收,是一种取长补短的方法,况且模仿中也有

创新。

马化腾所提倡的也是聪明的引进,并不断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腾讯的核

心产品QQ即是这种模仿创新的典型案例。实际上马化腾从不讳言QQ当初是作为

ICQ的一个模仿者出现在中国用户面前,但QQ的成功决不是因为模仿。虽然QQ

本身是一个仿制品,但是像离线消息、QQ群、魔法表情、移动QQ、炫铃等都是

腾讯的创新。正是有了创新的产品才有了QQ庞大的用户群,这成为撬动整个腾

讯体系的支点。这些创新是QQ能够最终超越ICQ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腾讯目前众多的产品中都能找到这种模仿式创新的影子:网络游戏、

拍拍网、无线增值、门户网站、QQ空间、QQ邮箱等。和众多尝试多元化而惨遭

失败的互联网公司不同,大举扩张的腾讯却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成功。

腾讯能够在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取得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拥有即时通信软件QQ这

一强大的平台,还在于腾讯对于用户体验的理解。在多次采访中马化腾一直强调,

技术出身的他在某种意义上不是公司的CEO,而是公司的产品经理。正是凭着马

化腾对用户体验的理解,能够让腾讯做出的产品相较于被模仿者更出色。例如 QQ

邮箱,除了拥有其他邮箱都拥有的功能外,它可以一起接收其他邮箱邮件,给用

户提供了极为顺畅的产品体验。

“创新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应用创新,产品和应用层

面的创新比较容易被人忽略。”一位资深互联网产品经理说,几乎腾讯的每款产

品都能找出市场上其他同类产品所没有的优点。

用户的选择是残酷的,也只有像腾讯这样顺应用户需求的公司才能成功。不

仅是在产品层面,在创新机制的建立上马化腾也已经远领先于竞争对手。2006 年

10月腾讯宣布投资亿元人民币设立腾讯研究院,以吸引中国的科学家和技术人

员加盟,除了将创新作为腾讯的核心价值观之外,马化腾还建立了一个健全的创

新体系和机制让腾讯能够保持创新的活力。

在成功的进行模仿创新以及搭建起公司内部的创新体制以后,这个以小企鹅

为标志物的公司正在步入自己全新的创新之旅。以后,腾讯的创新已不仅仅局限

于技术、产品等方面,还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创新。

网友列出的一些模仿数据:

腾讯QQ——ICQ

腾讯TM——MSN

QQ游戏大厅——联众

QQ对战平台——浩方对战平台

QQ团队语音—UCTalk

QQ堂——泡泡堂

QQ音速——O2JAM

QQ三国——冒险岛

QQ炫舞——劲舞团

QQ飞车——跑跑卡丁车

QQ直播——PPLive

QQ音乐——百度MP3/酷狗

QQ播客——土豆

QQ拼音输入法——搜狗输入法

QQ交友中心—亚洲交友中心

穿越火线——CS

腾讯拍拍——淘宝

财付通——支付宝

超级旋风——迅雷

搜搜问问——百度知道

搜吧——百度贴吧

腾讯滔滔——Twitter、

案例点评

对于腾讯,大家对于它最开始的了解还是从那只小企鹅开始的,腾讯将国外

的ICQ搬到国内之后,QQ的用户数量在第一年就突破了500万,并且每年都在

呈现出递增的趋势,直到现在,QQ依然是网民在国内进行线上一对一交流的主

要工具,这是其他交流工具所无法比拟的。腾讯因QQ而强大,拥有了广大、稳

定的用户群,如今,被曝出腾讯模仿各种互联网服务及应用程序,有人说这是压

榨创业者的成果,也有人说面对模仿质疑一大摞,却没有一宗被起诉?这究竟是

什么缘由?被模仿者或许也是初模仿。

腾讯模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网友列出了长长一串腾讯的模仿名单:腾讯

QQ模仿ICQ、腾讯TM模仿MSN、QQ游戏大厅模仿联众、QQ对战平台模仿

浩方对战平台、QQ团队语音模仿UCTalk、腾讯拍拍模仿淘宝、财付通模仿支付

宝、QQ拼音输入法模仿搜狗输入法、QQ播客模仿土豆、超级旋风模仿迅雷、

QQ交友中心模仿亚洲交友中心、腾讯滔滔模仿Twitter……

为何腾讯模仿了这么多种应用程序,却没有被起诉,还令竞争对手惶恐不安

呢?记者采访了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郭涛,他表示,很多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实

都不在中国,包括支付宝、腾讯、视频技术等等,都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从腾

讯模仿案例来看,实际上有很多被模仿者也是最初的模仿者,大家都模仿了国外

的同一商业模式,那么谁的技术更先进,谁的文化移植更易被接受,谁就能取得

成功。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几乎都是在模仿中创新,腾讯不是唯一。有业内人士

表示,大公司以垄断的形式模仿,的确会扼杀中小型互联网企业的创新。但新兴

互联网企业的开创,往往也是从模仿大公司开始的。

腾讯在多个应用领域取得成功,并非仅靠模仿,它为什么能让对手感觉到威

胁呢?一方面是因为腾讯模仿了其应用,另一方面腾讯具有稳定的用户,并将程

序按照用户体验进行创新,这才是其竞争对手感觉恐慌的缘由。

有人说,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跟

随、然后细致地模仿各种互联网服务,接着决绝地超越。只要是一个领域前景看

好,腾讯就肯定会伺机充当掠食者。

但是,腾讯在模仿的同时也将用户的感受和需求作为大前提进行相应的创

新,有业内专家分析,QQ聊天软件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网民,从一个模仿ICQ的

小小聊天软件到如今的QQ系列产品服务,腾讯走过了10年的成长历程。在成

功的背后,正是腾讯抓住了中国网民的需求和心理,让QQ成为网民必备的聊天

工具。

现在不乏很多网民不满足于有个QQ账号,还有靓号的需求;点开QQ下面

的服务图标,QQ会员,蓝钻,红钻,QQ秀一应俱全,然而这些都已不是在模

仿,而是在QQ软件用户基础上进行的有益创新,由此反之也更加稳固了用户基

础,增强了用户粘性。增值服务让腾讯不断盈利,有了用户基础和资本,就可以

大胆地模仿各种成功产品,并在模仿的基础上结合用户需求做的更加完善。

如马化腾所言,QQ本身是一个仿制品,但是像离线消息、QQ群、魔法表

情、移动QQ、炫铃等都是腾讯的创新。作为全世界少数能赚钱的即时通讯软件

中赚钱最多的,“中国国情”或许帮了腾讯的忙,但是能在众多的本土竞争对手和

国外巨头的激烈竞争中生存下来,更多的还是其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和基于用户需

求的创新。

IDC的

研究总监武连峰曾对媒体称,模仿还将长期存在。我们基本上属于先

发现有新东西,接着我们模仿,接着再基于中国的一些本土文化,我们再创新,

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很好的一条路来走,包括百度在中国其实很成功,其实最早搜

索一定不是它发明的,也是通过一个学习、发现、模仿、创新,其实也是这个过

程,我想长期之内,这个模式一定还会存在。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中国互联网而言,模仿是普遍存在的,不管是巨头还是

小型创业者,真正的独立创新非常有限,如果仅仅用模仿这个大棒来衡量中国互

联网,大概不管是大鱼还是小虾无一幸免,腾讯大可不必忌讳“模仿”,忌讳的应

该是只有“模仿”没有二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