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5日发(作者:)

神州文化

江西习姓家族渊源、流变及文化遗产类型

邵阳

新余学院

摘要:

习姓为中华姓氏之一,姓小,人少,然“渊源久

远”“名人辈出,多慷慨忠烈之士”。江西习氏自东晋习凿齿肇

始,便以“家教严,族风正”著称。它承袭湖北襄阳习氏,衍

生河南邓州习氏、陕西富平习氏,可谓是一脉同枝。在江西,

习氏子孙绵延,人才辈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精神财富,留下

了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熠熠生辉。

关键词:

家族文化遗产;概况;特点

习姓为中华姓氏之一,姓小,人少,然“渊源久远”“名

人辈出,多慷慨忠烈之士”。

[1]

江西习氏自东晋习凿齿肇始,便

以“家教严,族风正”著称

[2]

。它承袭湖北襄阳习氏,衍生河

南邓州习氏、陕西富平习氏,可谓是一脉同枝。在江西,习氏

子孙绵延,人才辈出,创造了许多优秀的精神财富,留下了众

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至今熠熠生辉。

一、江西习氏家族渊源及流变

(一)习姓渊源

习姓为中华姓氏之一,源于诸侯国习国。在史籍《风俗

通》中记载,“习为古国名,汉代有习响,曾为陈相。”习国灭

亡后,在其公族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习氏。

到了东汉时期,汉孝和皇帝刘肇在章和二年改故楚地淮阳为陈

国,敕封西平王刘羡为陈王,同时给刘羡配任的宰相叫作习响。

习氏为襄阳豪族,其家族中的杰出代表就是习凿齿。他是东晋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前秦王苻坚寇晋,屡以书徵不仕。为避

苻坚逼其所用,他偕妻室子女从湖北襄阳长途跋涉到南方。先

是在江西万载县赤兴乡书堂山中隐居八年,后到新余白梅隐居,

直至终老。

(二)江西习氏家族流变

习凿齿携妻与子定居白梅后,子孙绵延,益久益昌。据

《白梅习氏族谱》记载:“习凿齿生有三个儿子,辟疆、辟简、

辟强。”

[3]

据《晋书》记载:“子辟强,才学有父风,位至骠骑

从事中郎。”

[4]

辟强也生有三子:安邦、安国、安民。安国则回

到襄阳承继宗祀,安邦、安民留在了白梅。其中安邦在新余白

梅发为巨族。从此,习氏一族繁衍为两支,一支在江西,一支

在湖北,但毫无疑问两支同根同源。

习凿齿三世孙安邦传至十七世孙继贤生子二:长子习笙,

居白梅东头,次子习簧,居白梅西头。传至二十五世有习寿增、

习寿朋。其中,寿增生子三:邦达、邦闻、邦信,后立“中和

堂”。至三十七世孙习翱于明正统与正德年间,迁居观巢南下,

为南下开基祖,后立“怡和堂”。寿朋生子三:邦鲁、邦延、邦

彦。邦鲁于宋宣和年间,因家族生繁众多,徙居屋西之田里,

号称西田,邦鲁幼子习宗先,后出居江西抚州乐安;邦延迁居

江西吉安桥墟;邦彦则于宋宣和二年迁居骊溪。自此,习凿齿

在白梅所繁衍的习姓后裔,向外衍播。

此外,安邦世下第二十八世孙习有毅于北宋宝元元年出任

吉州刺史。庆历五年御任后,在古石阳县安家建院,是为湖州

花门楼开基祖。习有毅五世孙习文德于南宋绍兴三年从湖州迁

居临江府新淦县金川镇塘头村,为塘头习氏开基祖。

由此,江西新余之观巢南峰、鹄山窝里、下村南元、高

山,分宜之塘西、萍乡湘东,吉水之八都、抚州之乐安、吉安

之桥墟、上高之田心、永丰江夏、峡江之湖州、新干之塘头,

以及河南邓州之习营村、陕西之富平等习姓村庄,均溯源于江

30

西新余之白梅村。其习姓人口均为习凿齿后裔,白梅村也因此

成为江西习姓之发源地。

[5]

二、江西习氏文化遗产类型

(一)古村落

1.白梅村

白梅村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北约24公里处,东接下村,

西临洞村,南靠浪高山,北枕北岭双峰。村内绝大多数姓习,

分为五门十一房。村里不仅有着厚重的人文景观,还有着得天

独厚的自然景观。既有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也有美丽动人的传

说。据白梅村习氏族谱记载,习氏先祖为避苻坚之乱,隐居于

白梅其间,曾广收门徒,传经授史,抚琴引鹤,游历山间,笑

傲林泉。他一边耕种,一边著书立说,并创办了半山学舍。他

的品性与才学影响着数代习氏子孙,造就了代代英贤文秀。现

在白梅村已成为了新余古村落的代表,村中诸多文物都已成为

了文保单位。

(2)湖洲村

湖洲村位于峡江县,整个村落95%上都是习姓居民,有

1000多户人家。据《习氏族谱》记载,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

年,湖州始祖习有毅任吉州府刺史,1045年卸任后在湖洲安家

建院,生有长子习俊,次子习僚,幼子习信。长孙仁德于元丰乙

丑(1085)率族裔,倾其家资大造屋宇,创建花门楼。因为在当时

这幢楼高大宏伟,有“仙凡之奇”,而远近闻名。以前湖洲村叫

花门楼,后来因为历史变迁的缘故,花门楼改为湖洲村,久之,

2012年被评为

江西省千年古村,2013年初,被江西省评为156处文化遗产重

点保护基地之一,目前正努力打造成国家级千年古村落。

(3)华城门

华城门村位于新干县城城南,现存有华城门牌楼遗址。据

习氏族谱记载:“习文德善福幼子,业儒,居湖州。博古好诗,

歌咏不辍,世称诗士,游淦城路见其山水秀丽,旋里后于皇庆

癸丑南宋绍兴三年遂卜居于塘头,为华城门村一世祖焉。宋崇

宁甲壬年生,淳熙乙末年殁。娶郭氏。”习氏家族在此地定居已

有873年。由于社会变迁,习氏族人有的迁往本县丘田、罗陂

等地,有的迁往河南邓洲、河北、湖南、湖北丹江口市、江苏

吴门等地,均系习氏文德公的后代。目前,华城门村习氏家庭

现有30户,人口150余人。

[6]

(二)古建筑

1.来庆堂

白梅习氏宗族,自邦鲁公迁居西田后,人丁鼎盛,人文

蔚起,族门繁衍。二十九世有大权、大南、大宁、大荣、大成

五亲兄弟,分为四门,连同东头习氏族世,全族发展成了五门

十一房。来庆堂是一门,堂下有广房、载房、龙房、凤房。堂

下出了黄扉紫阁帝师、秘阁澜台三学士,当时九兄九元名盛,

所以来庆堂又称九元。公元1566年间建起了来庆堂。来庆堂修

建规模是三进,堂下人蔚文隽,簪笏及第。

2.惜字塔

白梅惜字塔,始建于1868年,其形状如塔,美观坚固。

习氏家族,自始祖习凿齿以来,代有簪笏英才,先后创建了半

山书舍、枕山书院、私塾、寺里塾书等教书育人的学堂,出了

许多文人墨客,圣世真儒。他们学行高风,理德传家。觅文惜

(

下转第32页

)

“花门楼”便成了湖洲习氏的代称。峡江县湖洲村

艺术论丛

在钢琴演奏的技术训练中,复调作品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项目类型,它与其它钢琴技术练习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训练

了演奏者多层次立体化的音乐思维方式,这种方式让演奏者不

仅注意了音乐的横向进行,更要注意的是音乐纵向发展的一种

哲学思考,演奏者不仅要灵活掌握手指去弹奏多个声部的音乐

线条,还要聆听这些音乐线条的平衡与美感,再用脑和用心去

体会与表现复调音乐带给我们的深刻哲理。

2、形成多声部良好听觉能力的必要性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直以来,钢琴演奏的好与坏很大部

分取决于技术解决的高与低,但真正高水准的演奏者更多依赖

的是听觉的好与坏。复调作品最主要的特征是音乐进行一般都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层次组成,各声部之间的音响联系紧

密且有对立,模仿且有相互吸引,旋律线纵横交错,和声严密

且又很优美,在这种音响的听辨下,对演奏者的耳朵就又一个

很高的要求,大量地训练复调音乐作品对提高演奏者的复调听

辨有很大的帮助,对演奏者演奏较高水准的作品在耳朵的辨析

上会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3、形成旋律歌唱性演奏的必要性

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家们,他们将器乐曲的创作中融入更

多的声乐歌唱表现,而旋律的歌唱性也是复调作品的主要特征

(

上接第30页

)

字成了每个人的良好品性,所以建起了惜字塔。现惜字塔保留

(四)墓葬

在村头,供人参观研究,已成为白梅的文化代表。

习凿齿墓位于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之枣木山,墓

3.嘉言紫阁

“子山午向”,规模并不大,其结构为圆形土堆,直径约5米见

嘉言紫阁,在1627年间建成。当时明景泰皇帝朱祁钰在

方,从墓基到墓顶有1.5米左右,墓前两侧各竖立一根石柱,

朝年间,念习嘉言辅朝功厚,并且德行高风、圣世真儒。御旨

上刻“习氏华表”四个字,墓园里的二块石碑上刻写着“魏晋

敇封在江西临江府渝州白梅村建一座阁,且立相石一块,以炳

风骨”和“风清骨峻”八个字。由于历史变迁,加上自然人为

照他的功德,以诰天下文武官员铭记,见阁如见相,文官途到

等因素,据习氏族人介绍,习凿齿墓曾经被盗过,多次损毁,

要落轿,武官要下马。当时计划是建五层阁,后只建了三层阁。

几经维修。乾隆年四十六(1781年)间“习一本同孙合族重立”

1966年,破四旧时,将阁拆掉了,相石仍然保留着。

其墓,以及公元二00六年再修。该墓在2011年被分宜县政府

4.江南石桥

列入文物保护单位。

江南桥位于白梅村的西南面,修建于清朝己卯年。桥身美

(五)其它

观,桥墩雕刻狮子及精美的花纹,桥发五孔,其结构坚固,长桥

家族中的制度,如族规祖训,村规箴戒,家规家训等,其

卧波,秀水映桥,树掩夕照,形成了江南石桥独特的一道亮丽的

它文献资料如家谱,堂号,疏,楹联等,社会民俗如礼仪,庆

风景。该桥坐南向北,为多孔式拱桥。桥长约40米,宽约4.22

典,祭祀,庙会等都是家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米。桥体共有五拱,分别是中拱、东边拱、西边拱、东梢拱、西

三、结束语

梢拱。桥体每拱拱圈的两面皆设券脸一圈,券脸皆是从桥体两侧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习氏家族久居江西,历经多次迁

凹进一、二寸,在光线的映照下产生了阴影,使拱圈的轮廊线有

徙,其文化遗产分布广泛,传承有序,富有特点,这些都是我们

立体感,并且清晰、优美。江南石桥历经130余年,基本保存完

需要关注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研究之处。介绍它的渊源和演

整,至今依然方便南来北往的乡亲。曾收录于2006年2月由江

变,分析它的特点,这只是其中的一步,更重要的是研究发掘它

西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凝固的乐章——新余古建筑实录》。

的价值,要更好的传承和保护它,这才是我们的目的和初衷。

(三)古遗址

参考文献:

1.彦威书院

[1]贾巨川《习仲勋传》[M],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

道光五年,因料宾兴赀,郭大经路经此地,欲探寻古书堂

[2]吴直雄《穿越时空千百载 积淀凝铸好家风—论“凿齿之

遗址,发现已是书堂祠踞其半,余皆侵没为田,所存仅墨池,

风”对习氏良好家风形成的影响》[J],《社会科学论坛》2015年

荆榛蔓之的状况。道光七年修建彦威书院,书院座落于县城以

1月。

西八十里的书堂,相传晋习凿齿彦威避苻坚乱,结庐读书于此,

[3]《白梅习氏族谱》[Z]2012年重修版。

故名曰书堂。

[4]唐.房玄龄《晋书》[M],中华书局 1974年版。

2.半山学舍

[5]吴直雄《破解<习凿齿传><汉晋春秋>千年迷》[M],

半山学舍由习凿齿创建。当时学舍规模可观,分为上中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3年5月版。

下三进,中间有天心,两边有走廊。门口悬挂着匾额“半山学

[6]傅正生《习仲勋夫人回家寻根认祖》[J],《老友》2006年

舍”,两边写有一幅对联“半榻琴书陶性分,山岭风景畅胸怀。”

第2期。

习凿齿卒后,习氏子孙为祭拜开基之祖,修习凿齿庙于半山学

本文系2015年江西省艺术规划课题“江西习氏家族文化

舍,庙堂中间是大厅,左右两边各一间祭房。厅堂上头安放着

遗产及价值研究”(编号YG2015185)的研究成果。

凿齿公塑像和神位。每年腊月二十四日村中文秀集结于堂前祭

作者简介:邵阳,男,江西安福人,硕士,新余学院文学与

拜,祭意切切,香火缭绕。

传媒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地方文化。

之一。学生们通过练习复调作品,需要掌握怎样的手法才能弹

奏出歌唱性的旋律状态,而这种旋律的歌唱性的弹奏手法也是

现当代钢琴演奏极为重视和大量运用的。这种歌唱性弹奏的方

法就是通过心里的歌唱来控制手指以弹奏出歌唱性旋律的演奏

效果。

巴赫的音乐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他不愧为欧洲音乐

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通过巴赫复调作品的演奏训练,我

们更加了解和知道音乐表达的境界与真谛,对音乐表达的手法

与思想内涵都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通过对复调作品演奏方法

的研究,我们更加了解到巴赫对音乐诠释的伟大,它的音乐里

有严谨的结构、精美的形式与深刻的哲学,对于现当代的音乐

家们都有一个很高的启示。

参考文献:

[1]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

[2]林华.巴赫钢琴弹奏导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3]图雷克.巴赫演奏指南[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唐榕,成都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研究

方向:钢琴、音乐理论。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