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8日发(作者:)

CANGSANG 

考孬亏分衍中专系表 的器本萆谨 

左苏 

摘要20世纪初,音系学从语音学中分离出来,自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前半个世纪的结构 

音系学和后半个世纪的生成音系学。本文试图回顾音系学发展中主要理论对音系表达基本单位的分析,以理清音系学发 

展脉络。 

关键词音系学音系表达基本单位 

音方面的新发现》中,第一个赋予phoneme(音位)以现代意义, 

|辫 静 0 

、 1日 引言 

这个词也是他从Saussure那里首先借用过来的。对音位原则最 

初给以充分阐述的,也是他所在的喀山学派。喀山学派认为,对 

hropophonics),对语音 

音系学(phonology)是探讨语音的社会功能、研究语音的内 

语音物理方面的研究叫作发音生理学(ant

心理方面的研究叫作心理语音学(psychophonetics)。喀山学派的 

在系统和结构的一门学科,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初创,到 

30年代的成熟,到60年代末至今的飞速发展,不过1个多世 

个贡献就是在于把“音位”这个原来是语音发音生理方面的概 

 

纪,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初随着结构主义的出现, 

念用来代表心理语音方面的概念。

后来音位这一概念由俄国学者Scerba于1911年介绍给英 

音系学逐渐从语音学中分离自成学科。其发展经历了两大阶段: 

国语音学家Daniel Jones,传人了西方。另一方面,布拉格学派的 

前半个世纪的结构音系学(structural phonology)和后半个世纪的 

些成员早期曾受惠于Courtenay,也受到过喀山学派在音位方 

生成音系学(generative phonology)t 1。前一阶段主要包括美国结构 

面的思想影响。 

音位学和布拉格学派音系学,后一阶段的生成音系学则包括生 

在音系学创立的初期,人们对音位的性质进行了许多研究 

成音系学,后生成音系学,以及音系学与其他一些学科的交叉。 

和讨论。由于各自的着眼点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看法。Sapir认为 

二 结构音系学 

1.音位原理。 

音位是一种语言特有的语音模式中“具有功能意义的单位”[31, 

Bloomfield则认为音位是“区别性语音特征的最小单位”I41。还有 

Twadell则认为音位是“抽象的,虚构的单位”[51。 

布拉格学派的Trubetzkoy在《音位学原理》中依用索绪尔的 

在语音的各种结构中,结构音系学认为音位是最基本、也是 

理论详细阐述了音位(phoneme)的概念。他认为,音位是个语音 

最核心的,因而也是它关注的中心。具体而言,结构音系学主要 

段,它有三个特征:(1)它有区分功能;(2)不能再分成具有区分 

研究一种语言中各种音位的切分(segmentation)、对比(contrast)、 

功能的更小的语言段;(3)只能用区别性特征来确定 。 

分布(distribution)和配置(phonotactics o由于音位的这一核心地 

美国结构主义音系学家的各种对音位所下的定义五花八 

位,结构音系学也称为结构音位学(phonemic phonology或phone— 

门,总的来说有两派:一派侧重于从心理方面来下定义,认为音 

mies)。这样,在结构音系学中音系理论就等于音位理论,音系分 

位是一种“理想语音”,是“一个言语声音的心灵对应体力”等;另 

析也就是指音位分析。 

派则侧重于从物理方面来下定义,认为音位是一组具体发出 

般认为,布拉格学派促成了音系学的自成学科。该学派代 

的声音。另外,美国结构主义者比较强调讨论语言音系中各音位 

表人物Trubetzkoy临终完成的《音位学原理》被认为是布拉格音 

的内在关系,音位和音素之间的规则制约关系也是结构主义讨 

位理论的代表作。Trubetzkoy认为,从言语行为方面进行的语音 

论的热点之一。 

研究属语音学范围,而从语音系统方面进行的语音研究属音系 

2.RomanJakobson和区别性特征理论。 

学的范围。 

Jakobson的音位结构观点最早可以追溯到Trubetzkoy的《音 

音位(phoneme)一词由法国语音学家A.Dutriche Desgenettes 

位学原理》一书。书中拿,a/这个音来说,人们会观察到它有一组 

创造,于1873年首次在一次讲座中使用。但他当时用这个词是 

不同的发音,但不影响对原词的识别。这些不同的音可称为音 

指音子(phone)或音段(segment)。1879年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 

子。这一系列的音子构成音位/a/。其中每一个音子都是 的变 

基人Ferdinand de Saussure,在其著名论文《论印欧系语言元音的 

体(variant),音位学上称之为音位变体(llaophone)。区别这些不 

原始系统》中使用了这一术语,而使其流行于世。但他用这个词 

同音子的特征(如一个高些,另一个低些;一个长些,另一个短些 

仍是“音子”的意思。Saussure所用术语和现代理论有很大差别。 

等)叫非区别性特征。有些非区别性特征是由语音环境造成的。 

他的“音位学”,相当于现代的共时语音学,他的“语音学”则指历 

这种特征叫羡余特征(redundant features),因为它们可有可无。 

时语音演变。二者描述的对象都是言语,即具体发生的声音。他 

不受语言环境影响的音位变体叫自由变体(free variant)。相反, 

认为,每个不同的声音都是一个“音位”(即现代意义的音素) 。 

切把 与,0,,,u,,,D,等区别开来的特征都叫区别性特征(dis— 

inctive features o 

第一个给phoneme赋予现代音位意义的是喀山学派创始人 

但是Tmbetzkoy区别音位只是看该音位和其他音位的对 

Courtenay的学生Kruzewski。他在1880年的一篇论文《印欧语元 

谗 ・2010・l 

249- 

CANGSANG 

立。虽然他提到了音位由特征构成这个观点,然而最终用区别性 

浊音眭一送气性/{L 

特征来描写音位的还是Jakobson。可以说,Trubetzkoy主要是找 

具体地说,区别性特征需要承担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表达 

出了经常出现的语音对立的音位特征,Jakobson则在这个基础 

底层形式中的对立关系,一方面描述表层形式中的具体读音。为 

上发展了音位理论,提出了预示音位对立的方法。例如,某种对 

此,Chomsky和Halle对Jakobson的区别性特征进行了改造,从 

立的存在,就意味着另一种对立不能存在。 发音生理的角度,而不是从声学特性方面提出了一套新的区别 

Jakobson的贡献在于提出了特征的二项对立处理方法。许 

性特征。根据SPE,区别特征应该用来界定一切语言中的一切 

多Trubetzkoy的多边对立关系,在Jakobson的理论里就是改由 “系统音位”音段与一切语音区别。SPE的区别特征的定义是在 

几个二项值区别性特征来加以描写的。他反复强调,特征的二项 

言语发生的基础上做出的。这就使它的特征数目比Jakobson的 

值处理对于语言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反映了人脑处理信 

系统要多得多。 

息的过程。另外,Jakobson对每个特征的定义都是从发音部位和 

SPE理论尽管有许多创新,仍因沿袭了结构音位学关于语 

声学语音两个角度来下的。由于这个特点,他的许多特征可以同 

音结构是线性序列的看法。音位学把研究对象看作是音位和音 

时用来描写辅音和元音。 联的线性序列,SPE则把研究对象看作是音段和界标的线性序 

人们第一次认识到,语音特征不一定就是音位特征。这样一 

列。基于这种认识,SPE就把音节排除在它的理论框架之外了。 

来,就有可能把语音特征减少到几个或十几个音位特征。 

2.后SPE生成音系学与音节。 

三、生成音系学 

音节是一种重要的语音描写单位,可分成两部分,“节首”和 

“韵基”,“韵基”中的元音是“核心”,它后面的辅音叫“韵尾”。生 

成音系学以前的各种音系学理论对音节在语音分析中的作用都 

给予充分肯定。可是,SPE的理论体系不承认音节是音系结构的 

1.SPE生成音系学的基本单位:区别特征。 

认为它在音系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由音段(segment)取 

1968年Noam Chomsky和Morris Halle二人合著的《英语音 

表达单位,

系}(Sound Pattern OfEnglish,以下简称SPE)的出版,标志着生 

代。SPE对音节的这种处理主要是为了在描写充分的基础上求 

一些语言学家立即指出其不足。生成派的 

成音系学完全取代了结构音系学的主流地位。结构音系学对音 

得体系的简洁。然而,

位概念的发展,使语音研究摆脱了繁杂无序的状态,提高了语音 

音系学家经过后来的研究也逐渐认识到音节是理解音系结构必 

 

研究的水平。但由于过分关注音位的切分、对比、分布和配置,而 

不可少的基本概念。

在SPE模式提出以后,生成音系学在理论上取得了长足的 

忽略了音系研究的其他方面,结构音系学实际上已沦为一种分 

进步。60年代末,生成音系学家认为,允许底层表达具有一定程 

类音位学(taxonomic phonemics)711。 

但抽象的底层表达必须得到自然的语音解释,从而减 

2O世纪50年代后期,乔姆斯基提出了转换生成语法理论, 

度的抽象,

 

使逻辑经验主义作为结构主义语言学在心理学方面的理论基础 

少规则和中间表达层面的数量。

些学者指出SPE对于什么是自然语言在普遍语法中的定 

受到了严重的挑战。随着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语法的兴起,作为其 

le虽然试图用有标记特征 

组成部分的生成音系学也很快诞生。结构音系学的音位分析所 

义问题显得无能为力。Chomsky和Hal

一定程度上作了一点补救,但这里仍然是生成音系学的 

遵循的一些基本条件,如音位的优先性(primacy)、双向单一性 

来解释,

如SPE对音系、音位规则是否自然所下的定义是 

(biuniqueness)、线性排列(1inearity)等受到动摇,音位分析经常 

个薄弱环节,

许多音系学家对SPE中音位表现的抽象程度 

得出不合语感的结果。SPE理论从不同方面向结构音系学提出 

很不适合的。另外,

也很不满意,他们认为底层形式和表层形式的距离不能像SPE 

了挑战。 

ural generative 

生成音系学不承认结构主义音位学基本单位音位的存在, 

所描写的那么遥远。“自然生成音系学”(nat

nology)应运而生。这一新发展的理论对底层音位形式的表达 

而用区别特征作为音系表征的基本单位[81。SPE模式提供的分析 

pho

框架主要包括词项的音系(底层)表达和语音(表层)表达两个主 

和音系规则都有所制约。其目的是要使音系理论更符合语言现 

 

要层面。构成音系表达的基本单位是区别特征。音系规则以特定 

实。

此后,音系结构表达和音系规则作用方式一直是音系学研 

的方式作用于音系表达推导出语音表达。音系规则在SPE模式 

的形式系统中占据核心的地位。 

究的主要问题 。 

在音系结构表达方面的重大进展是非线性理论。非线性理 

音系 

表达式,无论是词汇表达式,底层表达式,还是语音表达式,其基 

论改变了SPE模式的音系结构表达方式。在SPE模式中,

本单位都是区别特征。音段是一束区别特征的简约表示法。表达 

规则作用的范围是语素界线符号界定的音段序列,音节不具有 

SPE理论中没有音位的地位。这一理论认为,生成音系学的 

式的形式,是由区别特征构成的特征矩阵(feature matrix),横行 

音系结构单位的地位,因此无法解释以音节为结构单位或以音 

节为作用域的音系过程。非线性理论的出现产生了以音节结构 

表示特征,纵列表示音段。音系部分是由音系规则组成的。 

SPE生成音系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结构音系学的两个 

为主要研究对象的CV音系学。人们观察到某些音系过程和构 

理论:区别性特征理论和过程语素音位学process morphophone— 

词过程之间复杂的关系,提出了上述过程的作用域是由韵律结 

构词过程和句法结构之间交 

mics)理论。在SPE生成音系学框架内,区别性特征取代了音位 

构决定的假设,出现了以音系过程,

使得 

成为音系表达的原始单元。这便于音系规则的使用,以求对语言 

互作用为研究对象的韵律音系学。SPE模式中的音段概念,

的音系结构做出简明、高度的概括,如规则1.p--+[pF#_2.t一『f] 

方面,音系规则往往导致逻辑上可能但语音上不可能,或虽然 

/#3.k一[I【】, 可以用区别性特征概括为: 语音上可能但不符合语法的语音表达;另一方面,处于无结构状 

态的特征集难以解释某些音系过程同时涉及若干个特征的现 

延续性 

..

250- 

谚囊・2010・1 

CANGSANG 

象。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产生了以音段结构为研究对象的特征几 

生,对音系学基本单位的分析也在不断深入,许多语音现象得到 

更加合理的描写和解释,加深了人们对语音系统的认识。 

何理论。 

在音系表达研究方面取得的另一个重要进展是不充分赋值 

理论。在SPE模式中,词项底层表达是充分赋值的,随后的研究 

参考文献: 

发现,某些羡余特征可以不通过音系规则的作用,便可成为表层 

[1】王嘉龄.音系学百年回顾U1.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 

表达所需要的语音信息。据此,不充分赋值理论认为音系表达应 

月刊),2000,(1):8~14. 

当排除羡余特征。 【2】金顺德.Stephen R.Anderson.二十世纪音系学卟国外语言 

1990,(1):12~17. 

音系规则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是词汇音系学。词汇音系学 

学,

是最接近SPE模式的线性理论。 

【3]Sapir,E.1933.The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phonemes(in Fren 

这一阶段的音系学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声调、重音等 

oh)J.Ps Vo1.30.247~265. 

超音段的研究,音节地位的重新确立也极大地推动了音系学理 

论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特征与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4]Bloomfield,L.1933.Language.New York:Henry Holt. 

【5]TwadeU,W.1935.On Deifning the Phoneme(Language Mon 

韵律与形态句法之间的交互性等问题,成为音系学研究的热点 

ograph 16).Washington:LSA. 

和重点。与此同时,一些学者不赞成SPE的特征偶值说,他们在 【6]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版)f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研究音段内的构成以及音节结构等的基础上,提出了诸如依存 

版社。2002.94. 

音系学、管辖音系学粒子音系学等理论。 [7]张金生,刘云红.生成音系学发展回顾Ⅱ】.外语教学,2000, 

进入90年代,优选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音系学研究 

(2):9~14. 

方法。以制约条件交互作用为核心的并行处理模式(parallelism) 

【8]Y- ̄梅.生成音系学在中国20年来的发展历程Ⅱ】_四川外 

取代了以规则或原则为推导的串行分析方法。 语学院学报,2008,(2):98~101. 

[9】李兵.当代音系学的方法论特征Ⅱ】.现代外语,2001,(1):71~ 

91 

四、结语 

从音位理论到区别性特征,再到音段,音节,随着音系学理 

论研究稳步、深入地发展,各种问题不断提出,各种理论不断产 

左 苏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张文娟) 

雾攀 

得的一个八度中十二个音律分为六个“阳 

能够直接对自己所喜欢的男子表达爱情的权利。在这种社会背 

律”与六个“阴吕”,从黄钟起用“三分益一”产生的为六阳律,即 景下,左权地区的女青年使用了巧妙的语言与恰当的比喻通过 

≮ 调式”。中国古代把通过“三分损益法”所 

憬幸福的爱情婚姻便是女人理想生活的全部,但是她们又没有 

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用“三分损一”产生的为六阴 歌曲对自己所爱的男青年表达着爱慕之情。这也说明了在任何 

吕,即林钟、南吕、应钟、大吕、夹钟、中吕。假设“黄种”律为…C’ 

的生存环境中,人类对爱、对生活的追求、对生命的渴望是无法 

 

音,那么“开花调”的“复合调式”的两个“宫音”分别为“林钟”(阴 

阻止的。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东南部,太行山主脉中段西侧。 

吕),“太簇”(阳律)。此时可以发现“开花调”的调式的“宫音”分 

境内水资源丰富,植被的情况也比较好。生活 

别属于“阴”与“阳”两种吕律系统,是两个吕律系统的复合。阴阳 

左权县地势险峻,

是中国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自然现象,如天 

在大自然怀抱中的左权人民对生活、对生命都充满着理想与希 

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现象,这中间的“男女”就包含 

望。即使在生活贫困的20世纪30年代,左权人民还是创造出 

“开花调”这样一种极其富有特色与个性的民歌形式,用以表达 

着爱情的意义。 

对生活与生命的追求与向往。 

20世纪40年代起,民间音乐工作者就开始在左权地区收 

集“开花调”,至今为止已经收集到的“开花调”就有近百首,其中 

较为著名的有《桃花红,杏花白》《有了心思慢慢来》《会哥哥》《格 

通过对“开花调”的歌词以及从音乐的角度的分析,基本上 

旦亲》《想亲哥》《土地还家》等。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开花调”流失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山西左权地区的民歌“开花调”中的“花”是 

了很多。另外对“开花调”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与加强。在结 

物体的形态与形状,“开花调”是通过“花”来比喻与爱情相关的 

束本文之时,也恳切呼吁有关领导部门重视“开花调”的收集、保 

物体形态与形状。在“开花调”的音乐结构与旋律调式中也隐藏 

护与研究工作。 

着表达男女之情的“秘密”,因此“开花调”是左权地区一种特殊 

形式的情歌,是一种由女子向所爱男人表达爱意时演唱的情歌。 

狄其安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音乐系 主任 

爱情是男女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是 

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同时也是生命延续的象征。左权民歌“开花 

调”的实质内涵是追求生活、歌颂生命,表达的是人类对生命延 

续的愿望。由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女子的社会地位低下,于是憧 

国家一级作曲 

(责编张文娟) 

・ 

算・2010・1 

25l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