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发(作者:)

蜓 l ¨嚣c誓:j 霉 

} 三i i 

嚣蓦鼻 鬟^ 

蔷 

i 

■0 0 0 j10 学术前沿 

‘‘ 

暴走漫画"的传播学解析 

陈海峰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河南郑州450()()()) 

摘要:作为互联网上一个个性鲜明的文化现象,“暴 

走漫画”展现出许多与众不同的传播特征。本文从媒介与文 

化的关系视角入手,对“暴走漫画”幽默作品的文本特征、生 

产与传播机制和文化特征等进行了系统的传播学解析..认为 

“暴走漫画”已经呈现出较为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同时指 

出“暴走漫画”可能影响未成年受众群体成长的问题。 

关键词:“暴走漫画” 幽默传播 后现代文化 

从2007年诞生到现在,“暴走漫画”短短数年内已风行 

于互联网世界,塑造了~个个性鲜明的网络文化现象。在中 

国,“暴走漫画”让我们记住的是“王尼玛”、“曹尼玛”、姚明 

表情以及那些无节操无底线的恶搞漫画。但实际上,“暴走漫 

画”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由网站(包括论坛和聊天室)、微博、微 

信、QQ群、电子游戏、图书以及衍生产品构成的,集传播与交 

流、生产与消费于一体的跨媒介系统。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现 

象,除了传统媒体只言片语的介绍和评价外,“暴走漫画”的 

研究还十分少见。在此,笔者将“暴走漫画”放至幽默传播的 

框架下进行讨论,对“暴走漫画”的文本特征、生产与传播机 

制、文化特征进行尝试性的解析。 

“暴走漫画”与幽默传播 

“暴走”源于日语,有“狂暴、疯狂”之意,而“暴走漫画”字 

面意思就是疯狂的、狂暴的漫画——这与“暴走漫画”英文表 

述“Rage Comic”是一致的。实际上,随“暴走漫画”的流行, 

“暴走”的涵义逐渐扩展,延伸为“情绪爆发之下诉诸暴力”的 

意思。…可以说,“暴走漫画”是一种以简单粗暴的形式来宣泄 

情绪的,具有鲜明画风、叙事特色的漫画形式。“暴走漫画”遵 

循自媒体传播模式,由普通网友创作并上传相关平台,再由 

其他网友评价和传播。 

“Rage Comic”于2007年最早出现在美国“4chan”网站 

上。一位网友在“4chan”网站匿名发布一则用“Windows”画 

板绘制的四格漫画,讲述了自己入厕时被马桶里的水溅湿屁 

股的令人气恼又可笑的经历。2008年中国网友注册“暴走漫 

画”网站(baozou.corn)发布交流此类漫画,“王尼玛”、姚明 

表情、成龙抱头表情以及其他暴走元素很快席卷中国互联 

网。目前,“暴走漫画”拥有网站、微博、微信、百度贴吧、人人 

网、QQ群等交流平台,仅新浪微博就拥有400多万粉丝群 

体,同时与优酷、电脑游戏企业有商业合作,还有经营“暴漫” 

衍生产品等。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暴走漫画”是一种幽默的传播 

现象。幽默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复杂的认 

知心理机制。幽默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语言学、美 

学、社会学等领域,而新闻传播学对幽默的研究少且集中于 

实务层面,比如幽默广告营销、主持人和新闻发言人幽默表 

达技巧等。笔者认为,媒介形式与幽默的传播息息相关,甚至 

前者对后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媒介环境学派的观点, 

作为环境的媒介“规定”着我们对社会的感觉、思考和表达。 

互联网作为~种新的媒介形态,正在影响着幽默的生产、传 

播及效果。本文将在幽默传播与媒介关系的视角下,对“暴走 

漫画”的文本特征、生产传播机制和文化特征进行探讨。 

二、“暴走漫画”的文本特征 

需要指明的是,本文所谈“幽默传播”主要是指幽默作品 

实体层面,而非幽默这种心理或文化机制在人内或人际间的 

传播。“暴走漫画”幽默作品的形式有视频、图片(包括GIF动 

图)和文字大致三种,而最常见的是这三种形式的组合体。 

(一)话题丰富多样,搞笑搞怪诉求至上 

“暴走漫画”的体栽大致有故事创作、对话(独白)设计 

等,但所涉话题却非常丰富。比如校园趣事、社会不公、成长 

烦恼、影视节目、时事新闻、色情性事、个人感悟等。生活中有 

趣的琐事或感想都可以制作成作品,但绝大多数作品都有一 

个统一的主题:搞笑,无节操无下限的搞笑。irked有这样一幅 

作品,是《来自星星的你》中男主角金秀贤捂嘴哭泣的场景, 

三个镜头画面相似不过第三个似乎哭得更厉害些。创作者为 

每个画面配了台词:镜头一“小时候看见哥哥在撸(自慰),问 

他在干什么”;镜头二“他瞟了我一眼说‘表演武术”’;镜头三 

“永远都不会忘小学时老师问谁会表演武术”。“暴走漫画”社 

区中还有无数类似的作品,不管是什么话题,不管采用何种 

逻辑,“搞笑”是惟一的传播目的。 

(二)符号运用:夸张、粗陋但表达传神 

“暴走漫画”最富于特色、最传神的是那些表情符号。图 

片表情基本都是黑线条勾勒的图画。这些表情大致分两类, 

其~是圆头圆脑、面部比例严重失调、勾勒粗暴、毫无美感的 

面部线条图画,给人以丑陋、下流、犯贱的感觉。另一种则是 

名人头像,比如姚明、成龙、奥巴马、凤姐、金正恩、杜甫、崔成 

国等名人头像图片被设计成黑白色的表情,再配上简单的台 

词,可以达到非常传神的“笑果”。表情还可以相互叠加,将某 

个表情安到另一个表情的头上。常用的表情之一就是奥巴 

马:右手指着屏幕外的方向,略歪头说:“你说对了!”——将 

奥巴马自信而略带浮夸的风格演绎得十分到位,而这幅表情 

也常用来评价别人陈述的令人信服的道理或事实。这些表情 

符号是“暴走漫画”最基本、最显著的元素,是“暴走漫画”风 

行网络的标志物。 

(三)语言修辞:粗话、谐音、正话反说以及替代变异 

“暴走漫画”是网络流行语来源地之一,比如“我的小伙 

伴都惊呆了”就是在这里被炒起来的。“暴走漫画”比一般网 

2014年第8期(总第120期) 东南传播 @ 

譬一4l年第八期 学术一刖沿。。_ 

络社区的语言表达更扭曲、粗俗,甚至让人不知所云。在这里 

在“暴走漫画”网站,具备基本上网能力的人都可以制作 

粗话、谐音被普遍使用。比如说,“你造吗?”(“你知道吗”)等。 

幽默作品放上去。在这里需要的不是技术,而是奇特搞笑的 

网站注册人“王尼玛”这名字以及“曹尼玛”、“王尼美”、“尼玛 

点子。超低的技术门槛解放了大众的创造力,也点燃了网友 

币”等都是骂人脏话的谐音变体。还有,像“逗比”(形容某人 

有点傻还有点可爱的感觉)这样很难用褒贬衡量的词语,被 

“暴走漫画”用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正话反说指的是这样一 

种语言现象:某人买到了假货然后发布了坑人假货图片,称 

“老板出来,我保证不打死你”。而替代的变异是指这样种 

情况词语(句子)A和B的首字母缩写都是C,使用者则会 

的积极性,这一点与互联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 

通过互联网的平台,大众的信息生产能力得到了解放,是互 

联网媒介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作家、艺术家或匠人精雕细琢 

式的生产模式。“暴走漫画”的生产和传播都是依靠大众的力 

量,其幽默作品的生产和传播差不多是一个过程,网友制作 

完~个作品上传至网站,通过审核就实现了初步的传播。 

用B代替A使用。Lt ̄J],会用“挺萌的”代替脏话“他妈的”,两 

者首字母缩写都是“TMD”。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比如有人 

发布“我的可(QI]爱(PA)同桌…”这样的文字,汉字“可爱” 

却用“奇葩”的拼音标出,也是一种变异的替换现象。 

(四)叙事风格:简单明了,冲突-陛强 

在叙事风格上,“暴走漫画”中“脑残对话”这个系列的幽 

默作品体现的最为明显。不管是人物对话还是独自,虽然短 

短三五张图片,但作品人物表情与台词的结合使幽默作品充 

满了无厘头的喜感。比如从“暴走大事件”视频中截取某工作 

人员独白的~幅作品第一幅图,图中那青年低头沉思说“好 

怀念小时候过家家的时候”;第二幅图,男青年抬头眼睛睁大 

认真说“不是因为好玩什么的”;第三幅图,男青年严肃坚定 

表情并举起食指强调“而是想当时哥也是有老婆的人”:第四 

幅图,男青年开怀大笑“哈哈哈…”。类似的作品很多,虽然 

短小但图文结合,冲突、转折和出人意料却都能蕴含其中,粗 

陋的制作却能达到传神的“笑果”。 

三、“暴走漫画”的生产和传播机制 

“暴走漫画”遵循的是互联网自媒体传播模式,草根创作 

革根消费,不再是作家、艺术家和匠人创作而其他人消费的 

模式。“暴走漫画”幽默作品的产量非常大,2012年时“暴走 

漫画”每天可收到8000幅幽默作品。 

(一)“暴走漫画”幽默作品的类别 

是“系5-0”类。包含视频或漫画形式的作品,特点是成 

体系、序5-4化,每个系列大致有统一的风格和连续西。其内容 

包含了恶搞时事、故事创作、生活体验等内容,其中受关注度 

较高、篇幅较大的有“暴走大事件”、“鬼故事”、“王尼玛和曹 

尼玛”、“暴走西游记”、“暴走都市”、“木兰从军记”等。二是 

“脑残对话”。这些作品住住截取影视或新闻视频的3到5张 

图片,网友自己为图中人物设计对话(或独白),使原剧情中 

的人物表情动作与所配对话结合起来达到“浑然一体”的“笑 

果”。三是“神吐槽”。网友往往以配图的形式,对生活中各种 

奇奇怪怪的现象和事件进行点评,点评犀利搞怪的则被给予 

高的关注。四是“GIF怪兽”。专门发布g_f格式的动图的板块, 

内容多为搞笑、猎奇性质。 

(二)草根生产、草根消费的生产和传播机制 

网站专门有制作器菜单栏,其中有多种供网友自行制作 

漫画的在线编辑软件。主要包括:“暴走漫画”制作器”、“暴走 

体制作器”、“暴走长图制作器”、“脑残对话制作器”、“神吐槽 

制作器”、“疯狂图表制作器”、“给我短信制作器”、“神相似制 

作器”、“恶搞名言制作器”。每一种制作器都提供了一种特定 

的表达样式,比如“暴走漫画”制作器“提供的是四格漫画, 

而”脑残对话制作器“提供的是2—5张影视作品截图以供网 

友添加对白台词。还有像“给我短信制作器”则是以手机短息 

或微信对话形式供网友添加内容。根据这些软件提供的情景 

模板,网友只需要输入设计好的台词就可以生成类似截取的 

电影对白画面的形象。 

东南传播2(J1 4年第8期(总第1 20期) 

不管是生产还是消费,“暴走漫画”为普通大众提供了开 

放的技术平台,稍有上网经验的人就可以完成文化作品的生 

产和传播。在“暴走漫画”上网友生产和消费的都是文化符 

号,这改变了印刷媒体时代文化符号为知识精英所垄断的传 

统,草根网友被赋予文化传播的权力。然而吊诡的是,草根对 

文化符号的生产和传播依然依附于来自于文化精英的作品 

(如影视作品)。不过,原有文本的价值和意义已被解构殆尽, 

有的是草根阶层对精英阶层作品粗暴的改造和无情的扭曲, 

完成“搞笑”的目标之后则陷入了无尽的虚无之中。 

(三)大众生产模式的管理 

就“暴走漫画”而言,大众化DIY生产幽默作品并没有导 

致散滥的局面,是有三种机制在起作用。 是“暴走漫画”提 

供的模板,为其保持特色鲜明的风格提供了基础。模板里的 

暴走符号元素、无厘头的风格将其与其他幽默作品区分开 

未。二是“暴走漫画”网站创建人员“王尼玛”等人亲自制作 

“暴走漫画”大事记”等长篇系列化的作品放存网站上吸引人 

气,保持一贯的幽默风格。三是网站有实质意义的审核机制, 

笔者制作并上传作品时得到了验证。对于“暴走漫画”的管理 

则是为了实现“王尼玛”们的利润一~保持“暴走漫画”相对 

稳定的风格和边界可以为经营者带来更多利益,甚至经营者 

故意减少在微博的作品发放量而加大自身网站的宣传力度。 

商业合作、游戏、出书以及衍生产品销售,经营者毫不掩饰 

“暴走漫画”要营利的欲望,“搞笑”背后是对网站流量、广告 

赞助、衍生产品销售的追逐。 

四、“暴走漫画”的文化特征 

“暴走漫画”本质上是互联网时代大众文化的一种变异 

式的发展,与一般的幽默作品相比,它具有一些个性明显的 

文化特征。 

(一)反对权威和秩序,以荒诞对抗价值 

“暴走漫画”的很多搞笑搞怿都建立在瓦解权威、反抗秩 

序的基础之上。“暴走漫画”中很常见的一个主题是对传统的 

师生关系的瓦解和反抗。该主题较多的以“脑残对话”的形式 

来表达,最常用的就是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中胡老师与马 

小军对话的模板。这些幽默作品常常将老师比作禽兽,讥讽 

老师能力和智力低下,嘲笑老师长像丑陋,甚至直接辱骂等。 

从“暴走社区”使用人群我们可能容易理解这一现象。笔者对 

网站聊天室的随机调查发现,在“暴走漫画”网站活动的人群 

以初中生居多,小学生和高中也占相当的比例。他们常常就 

做作业、谈恋爱和追星等话题辩论的不可开交。 

在“暴走漫画”作品中,传统的价值和逻辑常常遭到解 

构,反而遵循的是一种以荒诞营造幽默的原则。比如,对高晓 

松近日宣布离婚的讯息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吐槽.“得知好 

友宁财神吸毒后被网络舆论谴责的消息之后,为了缓解网络 

舆论对于宁财神的眼里,高晓松挺身而出,选择了离婚。人 

生,能有这样的朋友,夫复何求9”该作品遵循的逻辑非常荒 

诞,阐释的却是“友情”这一传统的价值观念,结果造成更加 

学术前沿 

荒诞的效果。当然,“暴走漫画”中并不缺乏追求正义、亲情的 

作品,但其整体上显现出反传统、荒诞化的文化特征。 

(二)文化的生产和消费之间界限模糊 

在互联网之前的幽默传播活动中,幽默的生产与消费之 

间有明显的界限。但在“暴走漫画”社区中,幽默的生产本身 

变成了一种消费。作为幽默生产者的网友在制作和发布幽默 

作品时常常是抱着表达和发泄的心态来进行的。“暴走漫画” 

随着不断传播而被赋予新的含义:“所有的暴漫词句和表情 

都是一种强烈内心世界的外部表达,是年轻人释放心理压力 

看着手表倒数下课钤;都在家里听见过楼上有玻璃球敲地板 

的怪声音;都觉得镜子里的自己比照片里的好看很多……”16 ]

有人认为“暴走漫画”作为“糗文化”是一种主体的自我消解, 

有人认为是一种带有破坏和抵抗性质的“暴走”精神,也有人 

认为是丛林化社会生存与理想主义之间的纠缠等。fTl 

毫无疑问,以上这些因素都是客观存在的。但从媒介和 

信息传播角度来看,在大众表达通道相对缺乏的中国,互联 

网的突然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嘴巴和喉咙,大众一下子进入到 

了自由表达的癫狂状态。娱乐是人的本性之~,议政则存在 

和情感情绪的一种极端表达方式。” 于是,幽默作品的生产 

和传播变成了一种消费行为。而其他网友对某暴漫作品的评 

价不仅是消费别人的作品,在一定意义上也在构建、延伸这 

幅作品的内容和含义。网络幽默作品生产和消费界限的模糊 

与互联网的传播模式有直接关系,特别是自媒体打破传统的 

传播类型的藩篱而将人际传播、群体传统以及大众传播等糅 

合在一起,进而使信息和意义的传播呈现出奇异的景象。 

(三)虚拟与真实相互纠缠 

在“暴走漫画”网站上,虚拟和真实常常纠缠在一起,某 

事物与它的镜像常常出现在同一个情景中。比如“王尼玛” 

这个与“暴走漫画”关系最密切的人物,他本身就是虚拟和真 

实相互纠缠的符号。首先,在暴漫幽默作品中,“王尼玛”本身 

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很多作品都有他的身影,在这里他是 

个虚构的人物。其次,在“暴走大事件”中,“王尼玛”又是一 

个犀利点评、卖力表演的人物。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暴走大 

事件 的编辑部故事中,王尼玛似乎又在“表演”着生活中真 

实的自己。在这个层面,“王尼玛”又是一个亦真亦假的真人 

秀人物。而在“暴走漫画”的论坛和聊天室中,不少网友都在 

谈论王尼玛到底长什么样,更希望与王尼玛直接互动等。这 

里的王尼玛又是主持运营网站的老板,又是组织拍摄编辑幽 

默作品的创作者。这仅仅是对王尼玛个人的分析,其实在诸 

多吐槽故事中,我们能看到网友们对真实生活的描述和感 

叹。但作品本身采用的是虚构的表达方式,因为图片并不是 

网友自己。在“暴走漫画”中虚拟和真实的纠缠问题上,法国 

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拟像理论”中“拟像”、“超真实”和“内 

爆”的概念给出了有力的解释,拟像与现实的边界崩塌,失去 

了可以确认现实的坐标系统。 

(四)对人文伦理价值的消解 

“暴走漫画”的不少作品有意无意消解了人文伦理价值, 

这一点与传统幽默作品创作中“善意无伤害”的原则冲突很 

明显。 ’比如有一幅作品显示的是蜘蛛侠等超级英雄勇救坠 

楼儿童事件:第一幅图上蜘蛛侠稳稳地接住了坠楼儿童,第 

二幅图蝙蝠侠稳稳地接住了坠楼儿童,第三幅图金刚狼也接 

住了坠楼儿童,但其锋利的爪刀却将儿童切成了三部分…… 

以这样的情节创造的幽默显然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但这样 

的作品在“暴走漫画”并不少见。而婚外情、“戴绿帽”等话题 

的幽默作品更是数不胜数,甚至作为“偷情者”的“隔壁的老 

王”已经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符号。在大量的幽默作品中, 

“隔壁的老王”都是那个给别人“戴绿帽”的人。在“暴走漫画” 

中,伦理问题根本不是问题,直接无视成为众多作品的选择。 

五、结语 

那么“暴走漫画”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反映了什么问题7 

不同的研究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青年一代人借助 

干漫画找到了共同的人生体验,比如.“原来很多人小时候都 

被家长骗是捡来的 我们都会盯着一个字太久突然不认识 

了,都会遇到某个场景突然强烈地感觉以前发生过:都试过 

风险,于是无节操的搞笑搞怪成为抵抗和发泄的最佳出口。 

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下,幽默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机制都发生 

了很大的变化,进而极大地影响到了幽默作品内容本身。整 

体而言,幽默作品的生产和传播,正在经历着从封闭的个人 

化向开放的大众化的模式转变。在此过程中,幽默作品一些 

传统的价值原则和创作逻辑被消解,进而影响到幽默作品的 

文化特征。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还处在较为初级的现 

代化进程中,但在文化层面已经呈现出后现代文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西方的诸如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的后现代 

文化和后现代传媒理论对于以“暴走漫画”为代表的文化现 

象,虽不能完全套用但也有了相当有力的解释力。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并非所有的“暴走漫画”粉丝都 

是为了发泄和抵抗,青春的躁动和好奇则是低龄人群走上 

“暴走漫画”社区的原因。根据对聊天室的观察和随机访问笔 

者发现,“暴走漫画”访问人群中中学生和小学生占据了相当 

高的比例。论坛和聊天室中常常谈论的话题,比如“中考成 

绩”、“暑假作业”等从侧面可以印证访问人群的身份。再一个 

是“暴走漫画”社区公布的QQ群中“小学生群”、“中学生群” 

赫然在列,而“王尼玛”以及社区网友一句口头禅“我早说过 

了,小学生不要上暴漫”也印证了“暴走漫画”社区低龄受众 

群体的存在。而中小学生成为“暴走漫画”的拥趸者不免让人 

有些忧虑,肆无忌惮的谈论性器官、性行为,以及无伦理底线 

的搞笑,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将会不可避免的产生负面效应。 

当然,这只是作为一个问题被提了出来,具体结论还有待于 

深入系统的调研。 

【11钱亦蕉,林鹭萍.“暴走漫画”不粗暴卟新民周刊,2012 

(43):64 

【2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8:447. 

【3】钱亦蕉,林鹭萍.“暴走漫画”不粗暴叫.新民周刊,2012 

(43):64. 

f41陈力丹,陆亨.鲍德里亚的后现代传媒观以及对当代中 

国传媒的启示[11.新闻与传播研究,2007:75—79. 

【51李小克.幽默学原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 

社,2007:21. 

【6】六悦.“暴走漫画”:排解躁动,感受奔放【N1.新闻晚报, 

201 3-05-02. 

【7惆志强 当“糗”变成一种- ̄.-4 ̄IJ1.中国图书评论,2013(6): 

33. 

作者简介: 

陈海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师,中国 

人民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新闻媒体、新闻伦理法规研 

究 

2o14年第8 (总第12()期) 东南传播 。